|
|
"故宫星巴克":文化保护的一个黑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08:35 国际在线
央视一名主播在博客上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采访过许多大企业总裁和知名人士的主持人对故宫的情感跃然纸上,他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并以个人名义向星巴克总裁发出抗议书,要求星巴克从故宫里搬出去。 其实不少去过故宫的游客一定都注意到了这个星巴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著名符号上,树立起一个全球现代商业的招牌,看上去的确有些刺眼,要求它搬离也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如果按照一些人的观点,星巴克是一个来自外国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的符号,因此不适合开在故宫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那么,是不是一个本土的、能登大雅之堂的餐饮企业,就拥有进驻故宫的权力呢? 故宫里开设星巴克的争论,实际上应该回归到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商业社会生存的问题。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传统文化保护缺失的现状已经十分严重。在大量的历史遗迹周围,出现了许多现代商业符号,二者不协调地共处一地,甚至后者堂而皇之地侵吞前者的空间。这是令所有中国人都担忧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在世界各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和谐相处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在国内,前一阶段上海石库门新天地的改造也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认可。如果我们要保护故宫的纯粹性和完整性,那么除了星巴克,故宫中的许多商业销售摊点是否都应该进行合理的处置?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用一种专业化、而非情绪化的方式,来讨论这个本身就有很强专业性的问题。 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星巴克是否应该进驻故宫的问题,而是传统文化如何与商业主义相处的问题。这个时候,星巴克只是一个饮料的牌子而已。 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符号之一。在中国文化发展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这个符号本身就承载了太多文化以外的东西。这种现象在今天关于中国发展的讨论中并不少见。当我们把传统文化保护的话题过度地延伸到话题以外,往往人们会迷失在对历史伤痕的回忆和恐惧中,或者沉浸在对于自身历史的满足之中。这时候,即便星巴克搬走了,“张巴克”或者“李巴克”还会再来。在这种舆论的引导之下,文化保护机构和负责人也容易因为群情激愤,难以把握文化保护的真谛和内涵。 另一方面,在我们面对故宫和星巴克争论的时候,我们还在忽视另一个关于公益性和赢利性的问题。故宫具备巨大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公益的。而在一个公益性的符号周围从事商业活动,本身就借助了它的公益价值。故宫的管理者不妨问一问,故宫的星巴克有多少利润是来自其所处环境的公益价值,而其在故宫中所获得的利润,有多少反哺于公益的文化保护事业? 如果这两者之间关系严重失衡,那么这也是文化保护中的一个黑洞。 如何维护传统文化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完整和原始,这是一个我们讨论了很多年的命题。如何在全球化中,维护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立和尊严,这也是我们讨论了很多年的命题。但是这两个命题,并不在星巴克是否应该搬离故宫这一事件上重叠。如果我们简单地把星巴克进驻故宫,看作“外国小贩冒犯天朝尊严“,那么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对全球商业规则的不尊重。更何况我们不妨检讨一下,当年让星巴克进驻故宫的,恐怕也是中国人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