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神断》(7)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08:56 重庆晚报

  曹锡宝的事情,朝野皆知。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年,公元1786年),都察院御史曹锡宝上折参劾和珅管家刘全建造房屋规模宏大,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恐有倚借主势,招摇撞骗之事,借以打击和珅。但和珅抢先毁灭证据,曹锡宝最后被革职留任。并且被斥为冒昧糊涂,咎无可责。瓜尔佳氏说出这个典故来,虽意在恐吓,但也并非是虚张声势。

  张问陶惊呆了,他不得不承认面前的这个只有三十出头的女子已经将自己打败了,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历经磨难女子的心思缜密,老道深沉。他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半晌没有说话,一种失败的耻辱渐渐泌上他的心头。

  过了好长时间,他才端起桌上的一壶酒,满满地斟了一杯,站起来,将酒洒在地下。“沐老弟,你若在天有灵,魂伴席旁,为兄便借这一杯酒向你发誓:你的案子,张某便是拼着丢了顶戴,没了性命,也要管下去!”

  敬罢,他将酒杯重重的往桌上一礅,径自走了出去。

  三日之后,亥时三刻,紫禁城上空的一轮下弦月,发着幽幽的光。

  太监牛无忧将一份密折轻轻放在了嘉庆的案头之上。

  嘉庆见是张问陶的密折匣子,倒笑了,自语道:“张问陶向来是不爱递密折子的,难道是他破的案子触着了什么皇亲权贵,是向朕告状来了?”他用密钥将匣子打开,拿出张问陶的奏折,刚翻开第一页,一行遒劲有力的笔迹立时映入他的眼帘:

  奴才张问陶冒死跪奏:京师东城崇南坊正七品兵马司副指挥使沐清一被杀一案,奴才已查出端倪。据查,成亲王之侧福晋与此案大有干系……

  嘉庆拿折子的手有些发抖了,他越看越惊,等他看罢这份折子,那折子被攥着的一角已经被自己手心的冷汗浸湿。张问陶所说的一切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这样的事竟然就发生在他的亲兄弟成亲王的身上,让人无法置信;但这位乾隆御封的大清神断,向来所奏之事,必事出有因,言之凿凿。张问陶查案一年有余,走遍大江南北,访过无数人证,所奏必非捕风捉影!

  成亲王排行第十一,自小聪颖过人,特别是写得一手好书法。他是乾隆最宠爱的儿子,甚至比嘉庆更受乾隆的宠爱。要不是他持家甚虐,对待仆从过于刻薄,名声十分不好,说不定如今继承大统坐在龙椅上的,就是嘉庆的这位十一阿哥。成亲王现在的职位是以亲王领军机处,总理户部三库,兼领三旗事务,手握重权,与嘉庆分把朝纲。这样的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小小的四品大理寺少卿竟敢撩动龙须?

  嘉庆赞许的点了点头,又无奈的摇了摇头,对太监牛无忧道:“备驾去宁寿宫见太上皇。”(此时一切政权仍由乾隆掌握,嘉庆需事事请示乾隆)

  “一派胡言!张问陶风闻言事、任意妄奏、莠言乱政……”年近九十的乾隆听了嘉庆的上奏气得脸色发红,他坐在床上喘了一会儿气,才说道:“传敕旨……”

  嘉庆急忙跨出暖阁,对守在外边的太监道:“快去军机处叫一个军机章京来。”

  “不用。”乾隆喝止住他。

  嘉庆将太监叫住,遂又走了进来,问道:“太上皇,您还有什么事?”

  “不用下旨意了,朕想歇歇,你先退下吧。”

  嘉庆摸不定乾隆是什么意思,试探道:“太上皇,张问陶是交宗人府呢?还是刑部?”

  “你想明个儿满京城都知道皇族这些个丑事?我皇家的脸面以后还往哪搁?说不定永星还要借此大兴狱讼,湮灭凭据,诛杀证人!到时更难收拾!”乾隆厉声说罢,又放缓了语气:“朕已经老了,经不得大风浪了,朝纲不能乱啊。这个折子,用红批封了,存密档,除朕与你之外,再不许第三人知道。至于张问陶,就让他出京算了。你告诉他,不许他以后再碰这个案子,让他忘了这个案子,忘得干干净净!”

  十二月初三日,嘉庆传下来旨意:张问陶自请外调,而甘肃西部盗案频发,急需一能吏前去治理,调张问陶为肃州府知府,仍为正四品官。望其在任治狱精察,擒缉贼盗,为甘肃众官模范,莫负朕心。(肃州府,即现今甘肃省酒泉市,与嘉峪关紧临,下辖嘉峪关、玉门县,乃至最西边的敦煌县和玉门关,是极偏僻之处。)

  张问陶被变相地流放,而刑部和大理寺有关沐清一的案档亦被悄悄销毁。一个差一点在京城掀起滔天巨浪的大案就这样于无声无息中化解。

  但张问陶虽受贬谪,为沐清一报仇的心思,却一点儿都没有熄灭。

  网络编辑:王敏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