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事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11:45 生活报

  37岁当中央委员

  1943年8月1日,薄一波收到转来的中央有关“赴延安参加七大预备会”电报。11月,薄一波到达延安,第二天,毛泽东就接薄一波到枣园的住处谈话。

  毛泽东握着薄一波的手说:“你就是薄一波同志?”又自言自语地反复说:“如履薄冰,如履薄冰!”这也许是主席为了记住他的名字,接着,就讲了汉朝薄昭的故事。谈话自始至终都是漫谈式的,像是聊天,使薄一波很快就摆脱了初次见面的拘束。

  后来,毛泽东又问到薄一波的经历。薄一波说:“我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那时还是10多岁的娃娃,不懂什么。当时我对马列主义没有什么认识,就是凭一股热情,认定只有革命才有出路。”毛泽东笑了笑,说:“我们的革命,开始就是一批普通的年轻人搞起来的嘛。人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次同毛泽东见面,谈了整整8个小时。薄一波对此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1945年,七大在延安隆重举行。大会期间,薄一波听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大报告和讲话,感受很深。在党的七大上,薄一波被选为中央委员。据了解,在酝酿中委、候补中委名单时,本来薄一波是作为候补中委提名的。当时,有的同志觉得薄一波是从监狱出来的(注:1931年被捕入狱,即后来“文革”期间著名的“六十一人案件”成员之一;1936年出狱),当党员可以,当候补中委不合适,就找

周恩来和刘少奇反映。刘少奇后来向毛泽东报告这个情况。毛泽东听后说,为什么不可以当正式中委?提候补中委就不妥。主席的意见,选举前在各代表团中进行了传达。因而,37岁的薄一波很顺利地当选为七届中央委员。

  “舞弊”涮了阎锡山

  1936年,薄一波受中共北方的派遣,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回到老家山西,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

  薄一波到山西后,以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得到阎锡山的器重。阎锡山将招收训练团学员的任务交给薄一波等人。如果这批学员完全为阎锡山所用,那对中国革命将是很大的隐患。为此,薄一波一方面积极组织爱国意识强、愿意抗战的积极分子参加考试,一方面在考试在内容上做文章,在录取上大搞“舞弊”。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阎锡山的所谓“按劳分配”、“物产

证券”是必不可少的题目,要拿出来应付阎锡山。其余的题目,则是关于抗日救亡的内容。在录取过程中,薄一波等人内部规定:凡是答对抗日救亡题目的,80分就录取;凡是答对阎锡山那些题目的,一个也不录取。通过这种方式,招收的国民兵军官训练团学员,大多是抗日积极分子和进步青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抗日救亡的骨干。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期间,周恩来问薄一波:“你在晋冀鲁豫与伯承同志、小平同志共事多年,你对他们二位的工作怎么看?”薄一波说:“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确实是同心同德,和谐有致。”周恩来说:“我不是讲他们的配合,而是问你对他们的工作方法有什么看法。”

  薄一波未假思索地反问:“总理,你是老领导了,又与他们相识甚早,您看呢?”周恩来爽然一笑:“好啊!你又把问题原样奉还了。”周恩来说:“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你看是不是这样?”薄一波回答:“完全同意总理的评价,这8个字概括得很准确。他们在工作上之所以配合得那样得心应手,恐怕这是一个重要因素。”后来,薄一波不时忆起这次和周恩来的谈话:“我常想,一个领导干部要同时兼具这两种工作方法,的确很不容易。但是,从党的工作、一个领导班子的工作来说,却是必须同时具有,缺一不可的。”

  辅助小平开创改革大业

  邓小平首倡创办经济特区,薄一波数度前往特区视察,从一开始就对特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是邓小平着力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薄一波受命担任10年中顾委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胜利完成了中顾委的重大历史使命。其间,薄一波还受命处理若干重大问题,在辅助邓小平开创改革大业、统一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薄一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生活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