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个日夜,大运会命中深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18:20 深圳晚报

      从2004年12月17日,到2007年1月17日——整整760个日日夜夜,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终于和深圳结缘。

      2004年12月17日

      深圳踏上世界顶级赛事擂台

      2004年6月,就在广州市向申办亚运会作最后冲刺的时候,深圳加入到申办国际顶级赛事——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行列。这个年轻的城市,决心踏上创造世界级声誉的舞台。同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以深圳市的名义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运会。

      深圳人的高效率在申办工作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仅仅7个月后,“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申办执行委员会”揭牌,委员会主任、市长许宗衡明确表示:“深圳要办出新水平、新风范、新气派。”

      2006年7月20日

      “飘扬的U”拉近深圳与世界距离

      在充分调研和积极筹备后,2006年申办工作全面进入了快车道。4月30日,市体育局、规划局和建筑工务署联合举行“大运中心详细规划”及“一场两馆”建筑设计方案国际竞赛发布会。

      同年5月22日,一位来深8年的普通义工郑惠琦,在一篇申办口号的创意稿中写道:“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深圳,与世界大运会没有距离。”于是,一句言简意赅的“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被最终确定为深圳的申办口号。

      同年6月28日,国际大体联秘书长康巴纳在比利时的大体联秘书处,接过了深圳的《申办报告》。他手捧这份编写历时半年,数易其稿的《申办报告》时,颤抖着双手说:“你们把申办报告做得这么认真、这么出色,可以看到深圳完全有能力和实力成功举办大运会。”

      同年7月20日,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秘书长韩湛宁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他设计的“飘扬的U”作为深圳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标志正式发布。蓝红绿缤纷飞舞的龙形飘带,勾勒出“U”字的大运会造型,描绘出“S”的深圳特征,也传达出中国这个“龙的国度”博大、神奇、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

      2006年8月30日

      深圳魅力感动基里安

      2006年8月30日,国际大体联主席乔治·基里安抵深考察,在深圳大学、在宝安体育馆、在观澜高尔夫球会,在每一个所到之处,深圳人特有的魅力、四射的活力、火热的激情时时感染着他。这是深圳第一次成功的、重要的亮相。

      几乎与基里安抵达深圳同时,深圳宝安中学32岁体育教师林明伟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完成了骑行穿越欧洲“助威深圳申大”行动。年轻勇士挥舞鲜艳的中国国旗,向世界展示着深圳的年轻、自信与友好。在最后的申办过程中,林明伟的“壮举”深深打动了大体联的执委们。

      2006年12月11日

      美好蓝图交上“大考”答卷

      2006年12月11日,作为申大过程中最重要的“大考”——国际大体联6人评估组抵达深圳。这一次,深圳人不但展示了自己的热情,更处处体现了自己的进取和成熟——美丽大方的戴菲菲用流利的英语打动了评估组;宏大而合理的大体中心已经勾画出美好的蓝图。这一次,基里安主席再拜中国师傅学习太极;康巴纳秘书长叹服深圳的小神枪手。短短的三天行程,为深圳申办成功最终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2007年1月17日

      “深圳赢了”

      2007年1月17日,这一天注定要写入这个年轻城市的历史。在务实沉稳又不失风趣幽默的陈述后,深圳终于完成了申大的全过程。1月17日凌晨,当基里安主席大声宣布“深圳”时,代表团成员脖子上的红围巾欢快跳跃着,我们赢了!

      760个日日夜夜,申大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一次运动盛会,而是对城市内涵的一次展示、一次提升、一次深思。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