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看病不再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3:10 大江网-江西日报

  江冬生来到贵溪市志光中心卫生院已经13年了。

  13年前,他刚刚走出校门,今天,他已是一名乡镇中心卫生院的院长。去年,他和我省另4名基层卫生院长一起,走上了“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长”的领奖台。

  1月12日,省卫生厅派出调研组到志光镇,向江冬生了解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情况。江冬生说:“困难由医院解决,群众看病就不会难。”

  克服“中心”的尴尬

  志光虽归贵溪管辖,但距鹰潭市区还不到10分钟车程。这一“尴尬”位置,给中心卫生院的定位带来了难题:如果农民有小病去小诊所,大病直接到鹰潭市区的医院,那么中心医院便会成“空心”医院。

  如何定位,眼光很重要。一直待在农村的江冬生对农民健康状况非常了解。他根据农民的生育观念、劳作情况和饮食习惯,把医院对患者的服务“定位”在外科手术上,尤其是剖腹产、脚外科、子宫、胃、胆切除等手术,成了志光卫生院的主攻项目。

  定位准了,还要技术的保证。江冬生到大医院进修,向名医学艺,卫生院每年还要派3名以上医护人员外出培训。中心医院副院长陈华文告诉记者,这些年,江冬生做的手术不下1000例,从开刀到缝线,他都自己动手,在群众中还得了“志光一把刀”的绰号。

  定位决定地位,现在志光的农民,遇到需要做剖腹产、脚外科、子宫切除等手术的,基本不往市区跑了。

  克服服务的难题

  普通百姓身体有了毛病,跑到大医院,有的连门都找不着,更不用说碰到无德庸医所受的气和花的冤枉钱了,而志光的群众在中心卫生院却不会遇到这些糟心事。

  改变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江冬生采取的“硬招”就是推行绩效挂钩。

  没使用这一招时,卫生院时有推病号现象发生:反正多看病和少看病,在个人收入上反映不出来。推病号的多,等于把业务推掉了,等于把群众推给了大医院或推回了家。这种态度背离了乡镇中心卫生院服务群众的宗旨。

  但绩效挂钩,并不是要医生开大处方或乱开药。这一点,江冬生认为不会在卫生院发生。因为这种做法在农民面前根本行不通,等于自断后路。所以,卫生院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院内职工积分制方案”,将医院发展与职工个人利益挂起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档案工资制。配合绩效挂钩措施,卫生院加强了医德医风教育,开通急救电话,实行服务承诺和收费公开制。医护人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打破了8小时工作日制度,随时接诊,随叫随到。老百姓到中心卫生院看病舒心了、方便了。现在,这个卫生院不但成了志光镇3万人口看病的首选医院,还辐射到了周边县区的乡镇,辐射人数超过了10万人。

  克服脱离群众的心态

  做全国先进是江冬生没有想到的,但成为一名农民喜爱的医生却是他一生的追求。毕业后可以留城,但他选择了农村;外省一些医院邀请他去工作,他也不动心;他当了院长,但他还是把自己定位在“农民的医生”上。

  床位不够,他常把自己的床铺让给需要输液的患者;患者钱带少了,他就掏出钱来借给患者取药。有一次,他发高烧,卫生院来了一名农药中毒的危重病人,他拔下输液的针头,为患者抢救了3个小时。前年妻子服药流产大出血,可一名需剖腹产的病人正在卫生院等着他。考虑到妻子在城里的医院工作,能享受到比较好的医疗服务,考虑再三,江冬生还是留在急诊病人身边。去年大年三十,年夜饭都熟了,卫生院突然接到一名车祸病人,他做完手术,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而湖塘村困难户谭新旺更难忘记,妻子患化脓性阑尾炎,卫生院不但为他免除了不少手术费,江冬生还组织院里的医生捐赠了1000多元……

  是的,志光农民需要江冬生。这种感情,已经凝聚成志光中心卫生院的一种精神力量,群众看到志光卫生院,就看到了安全和希望。

  彭建兵 本报记者江仲俞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