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创新党建模式建设新农村: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5:43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王利强通讯员吴正洲王新军) 1月12日,应县金城镇龙泉村网络文化站里,该村胡萝卜产销协会正在召开新一年胡萝卜市场分析预测会。协会会长、村党支部书记刘建银告诉记者,由于有了协会,在去年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村里近3万多吨的胡萝卜仍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元的价格销售一空。仅此一项,全村720户户均收入2万元。据悉,该县目前已有各类专业协会468个,覆盖了76%的行政村,入会农民达到1.3万人。2006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1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69元,比上年增长2.16%,均创历史新高。

  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应县的粮食、蔬菜、奶牛、林果和牧草等形成的支柱产业链上活跃着大批党员的身影,他们中有技术能手,有销售大户,有加工企业的老板。大家各显其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脊梁”。南河种镇为了做强做大蔬菜这一优势产业,于2002年以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了蔬菜专业协会、蔬菜经纪人协会,同步建立党支部;各村成立分会,设立党小组。各党小组“各有专攻”。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连年保持在4万亩以上,年销售1亿多公斤,成为全国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在臧寨乡有大大小小11座砖厂,为了争夺市场,各家争相压价,效益低下。在乡党委的引导下,以花寨村党支部书记李森林为首的9名党员成立了建材协会,制定协会章程,统一对外销售,并对生产工艺落后的土砖窑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

  在采访中,金城镇党委书记郭志文深有感触地说,推行“支部+协会”的党建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引导作用、专业协会组织的服务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和致富能人的传帮带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合一效应显现

  随着产业的发展、经济的活跃,农村党组织如何设置,才能聚人心、壮产业、促增收?这是摆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前的新课题。

  过去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干部经常抱怨手里无米,叫鸡不理。现如今,随着各地产业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支部加协会”,一个“加”字,起到了三个作用:有效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引导作用、专业协会组织的服务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和致富能人的传帮带作用。至此,实现了支部、协会、农民的三合一效应,随之增强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规范的是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运作模式,增加的是农民的收入。

  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无疑是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模式。唯有发挥农村党支部领路、服务的作用,协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聚集各类人才,农民积极参与其中,方能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的共赢。

  白薇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