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让星巴克搬出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6:05 光明网-光明日报

  故宫里有个星巴克咖啡屋,这不是新闻;把“故宫”、“星巴克”、“传统文化”放在一起说事儿搅动网络,六年前就有过一回,也算不上是新闻。或许是因为这回拿它说事儿的是一位央视主播,这才成了新闻。这位主播在博客中认为,星巴克在故宫里出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并以个人名义向星巴克总裁发出抗议,要求星巴克“出宫”。于是网上赞成者、反对者开始了辩论。

  故宫的星巴克咖啡屋已存在了六年。刚“入宫”的时候,它还曾有过一个醒目的企业标志,后因为有人反对撤掉了。如今,乾清门广场东侧一处叫“九卿朝房”的地方,星巴克静静地待在那儿,两张小圆桌、6把椅子,还有一个小柜台。

  乾清门广场是故宫的一个休息区,各种卖方便面、盒饭、饮料、食品的商铺较为集中。与这些不知名、甚至没有名号的商铺比起来,星巴克的醒目程度、占地面积、招揽顾客的招数实在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除了它是一家外国品牌。但就是因为它是外国品牌,也仅仅因为它是外国品牌,这个小得不能再小、偏居故宫一隅、不会高声吆喝的小店这两天再次成了众矢之的。

  以笔者分析,对故宫里的星巴克不满者,意见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洋品牌的店面装饰与故宫皇家建筑的整体风格不协调。确实,国际上的一些大型博物馆在引进商家时,会要求商户将自己的装饰风格与博物馆整体风格相一致。可故宫也没有要求宫内商铺统一外包装呀,宫里那些盒饭快餐之类的门脸就与皇家气派吻合了?

  意见二,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故宫在国人心目中地位非凡,如此“神圣”之地岂容洋品牌立足?在故宫还是皇宫的时候,宫里已有自鸣钟,那不是洋玩意儿吗?慈禧坐上了汽车,爱上了照相,溥仪在故宫骑起了自行车,打上了电话,这些不都是舶来品吗?百年前闭关锁国的清朝皇宫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的现代中国,怎么就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咖啡屋呢?

  意见三,更多的人觉得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不尊重,无法接受。其实这事儿与文化关系不大:故宫在游客需要、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招租摊位;星巴克看好市场,付租金进宫。这是一种商业行为。如果说在故宫喝星巴克咖啡是对中国文化的践踏,那么在卢浮宫喝龙井茶就是对法兰西文明的亵渎了?

  再者说,星巴克搬走了,会不会有“月巴克”、“天巴克”进入呢?或者说,把咖啡屋换成包子铺就不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了?事情的关键在于管理的规范化。

  如果管理者在设立“入宫”门槛时就考虑到:商家与文化遗产的整体风貌是否相协调、与遗产的核心文化是否相匹配、与国人的文化心理是否相和谐;如果商家“入宫”之后,管理者让他们“削足适履”,统一装饰风格、制定严格的经营规范;如果管理者能规划出更加合理的服务项目、服务区域……如果这一切“如果”都不是如果,“故宫星巴克风波”也许

重要的不是让星巴克搬出宫
就不会发生了。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遗存正被现代商业氛围所包围、侵蚀,甚至吞噬。面对世界经济大潮,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质,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甚至一谈论涉及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话题时,人们就格外敏感。在这场风波中,无论是赞成星巴克“出宫”,还是力挺它留守,显现出来的也都是这种公众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如果通过这场风波,文化遗产的管理者们认识到规范的重要性,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就不枉公众对此事的热情参与了。但无论结局如何,讨论本身就是件好事情。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