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教授公开征女儿轰动武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6:54 今日早报

  七旬教授公开征女儿轰动武汉

  共同生活满3年者可得房产,选拔如超女选秀

  他是建设部的专家,她是大学退休教授,他们的儿子供职IBM,儿媳是牙医,他们还有一对两岁大的双胞胎孙女。这一刻,他们本应儿孙绕膝,安享晚年。只是,儿子一家远在地球一端的加拿大。因此,除了一星期数小时的越洋电话,缠绕他们的只有寂寞、孤独,还有思念……

  “需要亲情而不得时,非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选择”。6年的孤独忍受后,老教授夫妇选择了期待,他们希望借助媒体寻找一名“女儿”,条件是:开朗、善良、有爱心的单身女子,并希望对方大专以上学历、无父母、无家庭负担,最好是25岁-40岁的武汉女子。而一旦双方在一起共同生活3年能彼此适应,教授夫妇将认应征的女儿为非血缘关系的父女、母女,而且将现在居住的三室一厅96平方米的房子作为遗赠。

  独守“空巢”

  儿子在国外,老伴在路上

  2007年1月6日,70岁的田振东(化名)早早起了床,田振东家住武汉汉口解放大道沿线,这条路在当地颇有名气。

  窗外有风,新年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散进来,很暖和。这是2007年的第一个周末,不少武汉人还在睡梦里,老人却准备着,他要远行,去上海。这些年,老人一直在路上,他是建设部的专家,休息还不到时候。

  此时,65岁的丁淑惠(化名)正在厨房里忙碌着。退休前,丁淑惠从事的是统计工作,按武汉人的话说,她颇有“板眼”,企业、高校都呆过。对于即将远行的老伴,丁淑惠早已习惯,田振东总是来去匆匆。

  如果出门超过个把星期或者半个月,丁淑惠会随夫出征。不过,这一次的上海之行只有几天,丁淑惠得留守武汉。

  1月6日晚,老伴田振东已在上海,家里除了寂寞的空气和孤独的电话铃声,就只剩丁淑惠。丁淑惠想,如果时光倒回6年,起码有儿子陪伴。在丁看来,儿子聪明、孝顺。丁淑惠的儿子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进了跨国巨头IBM。后来,儿子去了加拿大,做牙医的儿媳妇也跟了过去,再后来,儿子一家定居加拿大。

  现在,每个星期休息时,儿子都会打电话回家,而且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只是这些年来,丁淑惠时常失落。儿孙不在身边,丁淑惠只能希望老伴多陪陪她,但即使是这个简单的要求,大多时候也只是奢望。

  在丁淑惠的记忆里,老伴田振东“一年1/3时间在北京,1/3在其他各地,剩下的1/3才在武汉,而即使在武汉的1/3,因为工作的缘故,大多都是在电脑上度过。”

  田振东年近7旬,是建设部一个专家组的组长。田振东早年供职建筑行业,多年前退休后却一直没闲着,田振东的技术一流,国内一些大的工程和会议总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且,凭着在业内的声望,不少高校和单位也经常请他去讲学。

  有段时间,夫妇二人到加拿大暂住过一段时间,但那里不是他们想住的城市。

  “那里的冬天太冷,受不了”。在丁淑惠看来,加拿大的街道都是一个样,搞不清楚。由于语言不通,老教授夫妇不能独自出门,每次买东西全家老老少少都出动,很不方便。

  对故土的思念加上生活的极度不适应,在加拿大生活两个月后,教授夫妇回到了武汉。只是,回国后的夫妇俩,没了儿孙的相伴,格外寂寞。他们想着找个“干女儿”陪伴,“年轻的时候我就想有个女儿,现在年纪大了,想法更加强烈”。

  公开征女

  征个女儿

  寄托情感寻求照应

  田振东说,他们征集女儿的想法源自网络,很偶然。“网上有很多类似的报道,北京、成都、广州都有人这么做,还有不少人成功了”。

  “我们征集女儿不是让其做保姆,不是希望养老,而只是希望能有人送终,找个感情寄托。”田振东说,“自己和老伴现在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物质生活不是问题。”“我们有钱,可以进豪华养老院,但那里没有亲情”,在两位老人看来,远在加拿大的儿孙就像井中的月亮,够不着,“死的话,回来都来不及”。“人上年纪后,很容易生病,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老人希望能有个人像女儿一样,时常陪在身边聊聊天、逛逛街,万一有什么事情也有个照应。”丁淑惠说。

  要求“单身、无父母、

  无家庭负担”

  对于未来的女儿,老人要求“单身、无父母、无家庭负担”。“这样的人单纯,容易产生感情,如果有前夫,有孩子,一大堆的人那就不好办了,很多事情扯不断,理还乱”。丁淑惠说,他们并不反对女儿成家,“一旦成了我女儿,我还要帮她找女婿。”

  如今,老人家里的卫生、杂事都由钟点工和保姆来做。在老人看来,保姆只是雇佣关系,没什么亲情,而若是自己的女儿,一旦产生了感情,比保姆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合格者可得

  价值40万的三居室

  “双方共同生活3年,如彼此适应,将赠送三室一厅房产一套”,在征集女儿的材料中,教授夫妇如此写道。

  在夫妇二人看来,感情不是物质,应该有个积累、培养的过程。“经过3年磨合,感情自自然然的就来了,从来没见过面的人,突然在一起大家会很陌生,这就好像介绍两个年轻人谈恋爱,总要有一段时间的接触,相处得好,水到渠成,相处不来只能分手。”

  夫妇俩都希望干女儿能跟他们住在一起,“他们年纪大了,随时都会出问题,希望有人能在身边照顾。”

  “以房产为条件应征女儿太物质化、低俗化,很多人说我们是以房产为诱饵”。对于房产写进应征合同,夫妇俩有自己的考虑。“如果有人真成了我女儿,有了感情,房产自然是她的,即使有人是为了房产而来,付出了爱心当然要求得到回报。”

  武汉一从事房产开发的人士估计,解放路地处汉口繁华地段,按现在的市场行情,近100平方米的房产价值在40万元左右。

  百里挑一

  应征当天数百人打来电话

  “报名的热情超出我们想象”。2006年12月26日,丁淑惠、田振东夫妇征女儿的消息被放在了武汉一家报纸的头版。从那一刻开始,该报纸的热线电话就没停歇过。26日当天,数百个电话打进了报社,而当场表示愿意认教授夫妇为父母的就有78人,而到了27日,表达这一愿望的人增加到了103人。“人实在太多,我们不得不提前结束报名”,武汉晨报的记者说。

  “19岁时,母亲走了,1978年,父亲也去了。一到过年过节,看到别人一家团聚,心里特别难受。我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不需要教授养我,我可以写下保证书,将来不需要遗产,我只需要一个温暖的家”,有人在报名信中写道。而更多的人表示:不要房产,可以写下保证书。

  像超女选拔一样一轮轮PK

  “他们像超女选拔一样,首先选出20强,然后20进5,然后5进4……”一位关注此事的武汉市民戏称。由于这件事的影响太大,许多市民都参与了进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挑,市民和媒体太热情了”。记者说。

  28日,20强被选了出来,29日5强出炉,30日,5强和教授夫妇俩见面。

  在5强当中,一个是大学教师,有节假日,和教授夫妇有共同语言;一个从事房地产行业,自己有大房子住,“至少对老人房子没想法”,而另外三个和教授夫妇一样急需亲情关怀。

  “觉得他们都还可以,和想象中差不多。”丁淑惠说他们有的单身,有的离异、孩子判给了父亲,而且现在都没有父母。

  教授夫妇已初步圈定人选

  其中的“15号”被丁淑惠夫妇初步选定为“女儿”。“15号”在武汉市一集团公司做管理工作,37岁,父母已去世多年。单身的她虽然家境不错,但依然害怕过节假日,因为一旦闲下来了,孤独也就找上门了。她告诉记者,她能深切体会到孤独的丁淑惠夫妇在家是如何过日子的,她希望认他们做父母。

  教授夫妇则认为:“因为她不仅与其他4位准女儿一样有爱心,也渴望亲情,而且离我们家很近,在感情交流上,可能更亲近、更合适一些。”

  “15号”告诉记者,教授夫妇能初步圈定她,她感到很幸运,同样,她也为这么多有爱心的人关注教授夫妇而感动,她将尽力照顾好这刚得来的父母。

  深入思考

  空巢老人渴望亲情

  “这远不是结束”,第一个报道此事的武汉晨报记者孔超说,在他看来,民众在关注空巢老人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却得不到关注。

  2005年武汉市老龄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该市百万老人中,有30万老人处于空巢状态,20%的老人身体较差且缺钱看病;而25%的老人感到生活单调寂寞,渴望慰藉和生活照料。

  而2006年8月20日,由武汉市政府出资600万,为7个中心城区、两个开发区的高龄且生活困难的400名独居老人购买了一年365小时的养老护理服务,但对于近30万需要照料的老人来说,这种“老龄人请保姆、政府掏腰包”的办法毕竟覆盖面有限。

  现在,全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人独守“空巢”,有机构预测,到2010年,城市老年家庭中的“空巢率”将达到80%以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两代人之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差异日增,年轻一辈出国、结婚“另开小灶”的比例渐高,而独身子女一代渐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

  “空巢”老人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一些“空巢”老人因为年老多病,身边无人照料,无法应对伤病等突发事件。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均发生过独居老人死后很长时间才被发现的悲剧。另外,“空巢”老人的心理和情感是一个相对封闭而隐秘的世界,其心灵伤痛和精神需要,往往被子女甚至社会忽略。(1811501)

  据广州日报、武汉晨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