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梅村新鲜事:农民“脱产”上党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7:25 扬子晚报

  无锡新区梅村镇新北村的农家主妇安静娟,最近成了家里饭桌上的中心人物。她经常会对儿子、媳妇说起镇上的变化和将来的规划,并提醒小辈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儿子、媳妇说:姆妈没有白上党校,学习几天变化大得不得了。

  梅村镇从去年10月起,在镇党校举办“构建和谐梅村‘双新’培训班”。每期15天、学员100人,几乎全是镇上15个村和一个居委会的普通村民,谁有时间谁主动报名参加。培训班学习时间为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12点半到3点。政府除了免费提供一顿午餐外,还为每人每天发放10元误工补贴。培训班至今已连办3期,参加人数超过30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19岁。

  政府为什么出钱请普通农民上党校?记者1月13日闻讯赶赴梅村采访。镇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梅村镇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农民素质教育有欠缺,干部与农民的沟通相对薄弱。这次在镇党校办培训班,轮训村民,主要是为了让村民更多了解全镇的变化和远景规划,了解干部的日常工作,同时聆听村民表达自身诉求,使培训班成为沟通平台、教育课堂和鼓劲阵地。

  梅新村党支部书记贾长年是党校农民培训班第二期的班长。他向记者介绍,培训班一般上午听讲座,下午讨论。培训内容还涉及家庭和谐、邻里关系、心理健康、保健养生、用药须知等。上午9点开课,大部分人8点半左右就全部坐到位置上了。老师讲课,课堂秩序比一般干部大会还要好,有个别人接手机,左邻右舍都会用责备的眼光盯着他。等到培训班结束时,很多人依依不舍,还有人悄悄找镇领导:我想“留级”可以吗?

  培训班缘何如此受“追捧”?记者一路采访了几位“学员”。89岁的老农黄泉根张口就说:在培训班里政治形势经济形势都听到了;汽车出去兜一圈,变化大啊,都不认得了。50岁的安静娟的体会是,“长见识长知识”,她把培训班颁发的大红《结业证书》藏进家里的床头柜,还上了锁。还有村民表示,对镇里的发展前途更了解了,也更有信心了。而梅村镇的干部则感觉到:通过3期培训班,干群沟通加深了,在面临拆迁、困难补助等麻烦事情时,相互理解的多起来了。

  按照梅村镇计划,2007年该镇党校农民培训班将办10期,培训农民1000人;争取通过3到5年时间,把全镇有时间参与的村民全部轮训一遍。镇宣传干事悄悄告诉记者,今年镇财政给培训农民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支出安排了150万元,“这可是个创纪录的数字。”

  本报记者 江锡民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