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玉米播种菲律宾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7:31 大众网-大众日报

  在温家宝总理对菲律宾进行访问之际,中菲两国签署一系列协议,系列协议中包括在未来5-7年内投资菲律宾农业49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一项协议是15日签署的协议备忘录,允许中国吉林富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8.3亿美元,在菲律宾100万公顷土地上种植高产玉米、稻米和高粱。(1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

  据报道,菲律宾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由于多年来种子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加上人口增长过快,粮食负担不断加重,菲方每年要进口的玉米在80万-100万吨之间。吉林富华出口到菲律宾的玉米种子,平均每公顷产量8420公斤,而菲律宾当地品种是每公顷1540公斤,增产了5倍以上。无疑,吉林富华到菲律宾“播种”是一个双赢之举,此举对于我们山东省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也具有多重启示。

  发展外向农业需要大手笔。不仅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用力,也要眼睛向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发展自己、富裕自己。对于人口多、人均耕地有限的地方来说,“走出去”尤为重要。淄博的七河村曾是个偏远穷村,他们靠在韩国办花菇生产基地,一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诸如此类的实践说明,到国外去种地养殖,不仅拓展了市场,规避了贸易壁垒,经济效益好,而且有利于解决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况且,走出去的过程,也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村生产力、富裕农民的过程,一举多得。省农业厅的统计显示,我省农业累计境外投资额已超过了5亿元人民币。然而,5亿元人民币与38.3亿美元相比,差距显而易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我省农产品出口已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位,但依然存在出口规模偏小、总量不大、产品层次偏低等问题。作为农业资源、产出大省和人口大省,我们不能小富即安,面对差距理应奋起直追,在走出国门上迈出更大步伐。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种子。要走出去,一般产品恐怕难以成行。吉林富华能成功进入菲律宾市场,依靠的法宝是种子。再回望一下那些“老外”进入山东农业市场的情景,开路先锋也是种子。现在,包括世界著名的美国先锋、孟山都,瑞士先正达等几十家外资种子公司在我省生意都非常红火,高档的蔬菜、瓜果等种子市场已渐被洋种瓜分。在笔者看来,与其说种子开路,不如说科技制胜。有些种子的单位价格之所以比黄金还贵,是因为种子是农业科技的集中体现。我省农业虽然走在了全国前面,但种业发展程度依然不高,深层次原因就在科技水平上。尖端种子市场,蛋糕就那么一块,你不去争,别人还会客气吗?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由于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以及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我省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变的“拐点”。传统农业要嬗变,需用现代物质条件去装备,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改造,用现代产业体系去提升,用现代经营方式去推进,用现代发展理念去引领。在这些方面,吉林富华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