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近万人因他而脱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8:27 潇湘晨报

  

怀化近万人因他而脱贫

  从1992年到2004年,在深圳工作的陕西人汪洋到湖南怀化贫困地区招聘工人超过9700人,有一万多户人因为他而脱贫。

  图/记者汪蛟

  本报记者汪蛟 深圳报道

  汪洋,54岁,陕西西安人,因为改革开放与湖南人结下了乡情。

  1991年,汪洋来到深圳,在深圳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人事部做主任,负责招人。

  “在湖南怀化,借他的招聘之手,有一万多户人脱贫!”汪洋的哥哥用“拯救”来形容汪洋的所作所为,这种形容也许并不恰当,但也反映了市场社会中一种朴素而惊人的道义感。

  “谁家困难,我就要谁!”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汪洋所在的公司改组,蛇口分部需要大量的电子元件加工人员,招人的任务便落在了汪洋身上。

  汪洋说,他此前通过希望工程资助过一名失学女童,“当时写信寄钱给她都要把回寄邮票附上,5毛钱的邮票钱都是她们家的负担啊!后来我就又资助了一位,将她的弟弟也带到了深圳。”

  “我当时就在想,我完全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从内地贫困户招人!”

  汪洋决定后,来到了湖南。“我们选定了怀化,我以前就知道那里穷啊!”

  “第一天招人的时候,面试来了几千人,整整面试了三天,说是面试,其实根本没有考核的标准,我是看谁家困难,我就要谁!”汪洋回忆说。

  给汪洋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姓刘的老大娘,竟然把家里的所有家当都用三轮车推来,“她说,如果带她的儿子去深圳,就把所有东西都给我!”

  汪洋这一次就从怀化招了100多人。“但是你知道,我的上级因为这个对我很不满意,那里的基本上没什么文化,很多事都弄不明白,在电子台上操作起来经常出错,我就亲自花时间手把手地教他们。直到他们上岗。”汪洋说。

  “妻子说我搞起了慈善事业”

  第二年,汪洋又去怀化。

  “那场面!敲锣打鼓的。很多第一次介绍过来的亲戚朋友都来了,本来预计招200人,最后招了370人,回去后我通过自己的关系,将所有人都安排了。”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汪洋并未忘记自己的压力。他说:“那时挺难的,几乎每天睡不好觉,妻子也不理解,说我搞起了慈善事业。”

  由于招聘来的什么人都有,难免会在工作中出错,甚至上不了岗,于是汪洋想了一个办法。“用一个小纸片,上面写着20个数字,让应聘的人加这些数,加得最快的前100人,就带走!”

  当时国家贫困线是年均收入800元。被汪洋招聘来深圳后,工人工资每月能拿300多元,还发一辆自行车。

  “来了,就脱贫了!”汪洋开怀大笑。他说,现在这些被招来的工人有些已经回家盖房结婚了,有些留了下来,最多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

  截至2004年,汪洋在湖南怀化招聘的人超过了9700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