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运,全民再次总动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9:40 南方新闻网

  深圳大运,全民再次总动员

  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组委会成立,将逐步兑现对世界的承诺

  昨天一早,很多深圳移动手机用户都第一时间收到了一条转载于本报的即时消息:北京时间今日凌晨2时45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申办结果在意大利都灵揭晓,5个申办城市经过激烈PK,四轮投票深圳方胜。

  深圳赢了!这既是深圳人兴奋而幸福的呐喊,也是本报昨日推出的号外的名字。《深圳赢了》不仅对见证深圳成功申大有重要纪念意义,也是本报创办日报十周年以来第一次在深圳推出号外特刊,很多市民予以关注和收藏。

  这正如深圳申大成功不仅标志着申办取得了成果,同时,也是一个开端——深圳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城市,马上成立组委会,全面推进主办工作——昨天,地铁公司发布深圳轨道交通未来5年工作计划;卫生局表示深圳第十人民医院将建在大运中心;建筑工务署昨天举行大运会场馆建设誓师大会……大运会主办城市深圳将逐步兑现对世界的承诺。

  16亿美元大兴场馆医疗设施

  昨天凌晨,深圳赢得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而深圳兑现在申办大运会报告中提出的承诺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地铁规模增至5倍

  承诺:成立一个交通运输统一管理机构,实施世界大运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实施:2010年,地铁线数将增加至5条,总里程数达到近150公里,年客运量达到3.8亿人次,其中地铁3号线将连接大学生体育城与市中心区。

  申大成功,市民也会享受到更便捷、更快速的轨道交通。到大运会的时候,深圳地铁的规模将比现在翻了5倍还要多,全市将会建成初步的轨道交通网,到时候,大家坐着地铁去看比赛--这是昨天本报记者从地铁公司得到的消息。

  “深圳申大成功,地铁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也同时意味着更大的机遇。”昨日,深圳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申大成功标志着深圳向国际化城市迈进,而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就是发达的城市交通,这其中轨道交通是骨干。目前,深圳的地铁只开通了22公里,还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未来5年内,深圳已经规划了100多公里的地铁建设任务,将按照市政府的规定要求尽快完成,进行全面的部署和调整。到大运会的时候,深圳将完成150公里的运行里程,届时会有100万至200万的客流量,逐渐分解地面交通的客流,大大缓解出行的压力。

  尽管工程规模浩大,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但市民不会感觉到车票的压力。地铁公司表示,地铁建设将充分考虑民生,不会考虑提价。到2011年大运会,深圳地铁的价格标准都不会改变。目前,深圳已经有一列“大运号”地铁,是在大运会考察组来深圳时开通的。地铁负责人表示,该列车对大运会进行广泛宣传,此外他们还准备了图片、公益广告等进行布置,宣传大运会。

  目前由于深南大道大修等原因,不少市民感觉地铁比较拥挤。到了大运会时是否还会存在这种状况?地铁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从3方面改善服务:

  首先是完善轨道交通网,市民可以通过转乘、换乘等方式进行疏流;其次对线站建设进行优化,在新线建设上实行高标准,至少不会低于1期的标准进行建设,新的站台将会优化设计,使乘客更为舒适;最后在运营方面,在新线上将加大运力,增加车辆配置,缩短运行间隔。刚开通时地铁列车间隔为15分钟,现在已经缩短为5分钟。该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继续在世界之窗与罗湖段之间增加列车,到2008年、2009年将有4趟列车交付,届时间隔将缩短到4分钟甚至3分半钟。

  医疗设施投资10亿美元

  承诺:未来5年将投资10亿美元,用于改、扩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更新医疗设备,大学生体育城中将建造现代医疗中心。

  实施:市卫生局局长表示,第十人民医院将建在大运中心,还将利用120急救医疗服务网络为大运会提供服务。

  昨天,市卫生局局长江捍平首先对深圳申大成功表示衷心祝贺。他表示,市卫生系统将全力配合履行举办大运会的承诺,在医疗卫生服务上尽全力为大运会服务,具体的操作步骤和项目,该局将与申大办等相关部门研究后布置操作。据透露,按照此前的设想规划,深圳将计划在大运会相关场馆附近新建一所市属大型公立医院,该医院将可能成为深圳市第十人民医院。该医院将在2011年深圳举办大运会前落成使用,启用后不但将为大运会提供相关服务,也将为周边居民提供相应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江捍平表示,关于该项目的具体细则,目前暂未确定,将在与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后确定。

  另外,市卫生系统还将利用已经建成的120急救医疗服务网络,为大运会提供相关的急救医疗配套服务。

  54个体育场馆备战大运会

  承诺:计划投入54个体育场馆,包括29个比赛场馆、25个训练场馆,所需经费共63889万美元,其中投资主要来自政府专项拨款。

  实施:大运中心和大运村的建设拉开了帷幕,吕锐锋要求各部门要为大运中心开绿灯。

  在深圳申大成功的消息传来后,昨天上午,市建筑工务署组织近百名建筑界代表举行了隆重的大运中心建设誓师大会。这标志着大运中心和大运村的建设拉开了帷幕。

  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参加了誓师大会。他说,深圳取得大运会的主办权,意味着大运中心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在短短三年多时间,要建设这样一项国内一流的、符合循环经济的、多功能的、安全可靠的标志性建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吕锐锋要求,大运中心的场馆建设一定要努力超越国内现有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水平。场馆建设还应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厉行节约,并优先考虑安全、实用,充分保证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等需要。此外,还应统筹考虑周边高等院校体育设施今后的需要,保证场馆设施将来能够成为深圳全民健身、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他要求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对大运中心建设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并对大运中心相关审批和服务的部门加强绩效监察。

  申大成功纪念封首发

  本报讯《深圳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功》纪念封,昨日8时30分在建设路集邮门市部开始公开发售。虽然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依然有市民一大早就前来抢购。

  昨日,深圳市邮政局为庆祝申大成功,第一时间推出这套纪念封。为使该纪念封更有意义,发行数量特限定为2007套。纪念封在建设路集邮门市部独家发行,昨日已售出200余套。

  ■《号外》故事

  满城尽看“赢”号外

  国际大体联大力支持本报采访工作

  昨日,本报为庆祝深圳成功申办世界大运会而发行的号外特刊被读者争抢一空。本报这份在深圳首次诞生的号外特刊也倾注了深圳新闻编辑记者的充沛感情和心血。

  采写紧张准备精心出品

  “是深圳!”北京时间2时45分,值班记者们不约而同地跟随基里安先生的发音喊出了这句话,“深圳赢了!”

  记者第一时间把胜利的消息用MSN通知了身在广州总部的值班编辑:“是深圳!大家开工啦!”

  接下来,按照原先号外采写方案守候在各处的记者便开始活动起来,连线都灵、采访、拍摄、狂奔回报社、赶稿、发稿……编辑催稿的电话响个不停:“大家加油啊!要尽快把我们热腾腾的号外送到市民手中!”

  天色一点一点亮起来。5点左右,编辑催稿、提问的电话不再响起,MSN上闪烁的对话窗口终于平静。“可以了。”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发行20万份号外被争抢

  眼圈黑了,头发乱了,声音喑哑了,手腕酸痛了,彻夜不眠的记者边畅想着将要出炉的号外,边关灯离开办公室。站长苟骅忽然感慨地说:“这是南都十年来在深圳的第一份号外!大家拍照留念吧!”

  于是,在那句著名的“鲜花总是在前方,我们永远在路上”的口号下,快门定格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南都记者,在记录深圳胜利喜悦时那由衷而发的笑容。虽然深圳记者站是省级媒体南都在深圳的派驻机构,虽然深圳可能只是南都记者人生的一个站点,但大家却在记录深圳每一步的成长中,倾注了我们所有的激情和爱意。深圳的胜利,不仅仅是深圳人的胜利,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胜利;记录深圳发展的进程,不仅仅是深圳媒体的己任,更是所有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由于种种原因,南都记者无法前往都灵现场,记录深圳在世界媒体聚光灯下的风采。虽然在16日夜至17日凌晨的许多活动中,南都记者们只能在各个会场门外吹着寒风守候、无法进入现场……但今天,从发行部门传来的消息证实了《深圳赢了》号外特刊的成功:在本报于特区内设立的22个免费派发点中,20万份号外特刊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被市民争抢一空,直到昨晚10时还不断有读者打电话询问那里可以拿到这份特刊。

  背后大体联E-mail接受采访

  此外,本次号外特刊的顺利出版还得到了国际大体联的支持与配合。在消息源封锁的情况下,南方都市报记者直接通过FISU(国际大体联英文简写)官网邮箱,与大体联取得联系。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先生、执委埃德先生一直与本报保持密切的邮件联络,并在繁忙的工作中耐心配合本报工作。

  然而就在最后陈述当天,有消息称本报对大体联的采访干扰了大体联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并引起了对方不耐烦。而埃德先生表示:“我了解媒体工作的性质,所以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你们的工作提供帮助,并没有觉得被打扰。我接受你们的采访,是因为我是深圳的朋友,是中国的朋友。请贵报代我向美丽的深圳问好!”

  ■寄语深圳

  ●让大运会上一个台阶

  魏纪中(北京2008奥组委高级顾问):深圳成功了,现在要面对的是如何办好这一届大运会的问题,让大运会上一个台阶,让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水平不断提高。

  ●深圳将因此扬名世界

  吕圣荣(曾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深圳将通过主办世界大运会而扬名世界,我同时也相信,有了深圳人民的努力,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永远载入大运会的史册。

  ●天时地利众望所归

  海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2008申奥陈述专家):深圳申办成功,既是天时地利众望所归,亦是深圳人民努力的结果。

  ●希望深圳多出世界冠军

  陈新华(前乒乓球世界冠军):举办大运会对深圳的城市建设来说也是件喜事,可以让许多体育设施一步到位,大运会后那些体育设施转为民用,提高深圳人的体育水平,希望今后深圳能多出几个世界冠军。

  A34—35版

  统筹:本报记者温元元采写:本报记者温元元秦婴刘晓燕徐维强宋元晖李斌刘延春朱倩杜雅文姜锵高爽通讯员阮航王哲林鑫周清摄影:本报记者韩一鸣陈以怀

  图:

  承诺兑现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本报发行人员冒雨发送《深圳赢了》号外特刊。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