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论:马季与马东(闵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0:06 东方网
马季先生不幸去世,我们广大观众无不黯然神伤……各大媒体整版或专题竞相报道。于是,我们也忍不住写上几句:突然,人间欢乐尽心寒,无人代;突然,天堂笑声止不断。马季不仅用高超的相声艺术给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更是以高尚的人品,德才兼备和德艺双馨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楷模。一生中,他创作了300多部优秀作品,带出了高徒如姜昆,赵炎,刘伟,兰成,冯巩等几十位优秀相声演员。 追悼会上,近万名观众发自内心地前来送别。打出的横幅有“最后一位大师”,“马季先生一路走好”等等。可见,马季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亦证明了人们对他的依依惜别之情。遗憾的是,他未能完成多年的心得体会----书稿和从艺50周年大庆。似庞大宏伟的交响乐,指挥一点----嘎然而止!这也算遗憾?不,这是完满的休止符。盖棺定论----此生不枉此行也。我们的艺术家们,有几位能如此呢?! 马季系侯宝林大师之后的又一位大师。“最后一位”,我们不敢苟同,但就目前而言,当下恐无来者可以替代或超越他了! 马东系马季的独生子,现担任央视“挑战主持人”和“文化访谈录”两栏目的节目主持人,做得不温不火,且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他的主持风格睿智,幽默,大气,很有自己的特色,亦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事业蒸蒸日上,长此以往,肯定是一位优秀乃至大师级主持人。父亲的突然去世,对马东的打击是最大,也是最伤心的了。“挑战主持人”总决赛,他没能出现在现场。连原定马季到现场作颁奖嘉宾亦未能如愿!而由姜昆“代劳”,亦是他在现场亲口道出原委的。否则,马东怎会缺席呢?! 马季一生只爱相声,为相声生,为相声死,相声是他的命。一生只为相声而工作!惟此,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反之,情况会怎样呢?马季是被侯宝林发现,挖掘,并和几位大师一起培养出来的。他天生就是一块说相声的“石头”,再经过大师们的精雕细刻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他就鲜活,光亮起来了。 那么,马季为啥没有培养马东去说相声呢?出于何种原因,咱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央视“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去采访马季时,当问及相声时,马老没有欢笑,而是痛苦,甚至于掉泪……这让朱军始料不及,竟不知所措?!事后,再遇见马东时,马东讲了一句:“老爷子最怕提到相声了……”可见,马季当初没有培养马东子承父业是多么的英明果断。否则,说不定会把相声事业葬送。而马东亦未刻意地去追求相声,“那可不是咱玩的玩意儿!”而是顺其自然,扬长避短,在自己的领域里施展才华,与父亲马季并驾齐驱,各显神通。从他当下的业绩看,亦是非常明智和理智的。 由此想到,艺术可以传代,也可能会有艺术细胞继承下来,但艺术并不是世袭领地。由于父辈的名气,业绩,为人,风格,大气等等,晚辈是很难超越的,可能望尘莫及。我们认为:明智的选择,还是不要子承父业的好。这样,对双方的名声,人格,尊严乃至发展空间都较为合适。啥是最佳?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否则,一旦子承父业,一旦不能子超父业,那么,给父辈带来的负面影响恐怕是不可估量的,不仅玷污了父辈,也使自身每况愈下,有时竟无法弥补,前功尽弃,背道而驰!观众们总是会拿父辈们作一面镜子或标杆的。创新,超越谈何容易?能传承,发扬,光大就已经很不错了,特别是在相声艺术之间。 当然,子承父业不是没有先例,过去艺人皆如此。现如今,杨少华与杨义还可以。马三立去世之后,观众才知道,其子也在说相声。但在生前,马三立是反对的。同样,侯宝林大师亦是坚决反对侯耀文去说相声的。他却发现了马季。这就是相声大师的眼力!很有意思的是,许多艺术大师都反对自己的子女继承自己的艺术,侯宝林,马三立,马季,还有常香玉……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不是靠遗传,而是靠自身的天赋,勤奋,努力,好学,钻研,加上大师的拾道,打磨和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动,等等。有些艺术家的子女有艺术细胞,也许是遗传因子能起点作用,但是,艺术家的成长却绝不是靠遗传。明乎此,马季和马东都作出了明智的决策。如果马东借着马季的名声也跟着说相声,其后果将会怎样?如果没有艺术细胞,没有文化底蕴,没有恢谐,机智,灵气,大气和雅俗共赏的能力,请勿糟蹋相声!相声落到今天的下场,不能不说“世袭”也是一个破坏因素。那种靠油嘴滑舌,装腔作势,忸怩作态,哗众取宠,决不是真正的相声,更称不上艺术,也就出不了大师! 作者: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