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为何看淡了“先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4:42 中国新闻网

  “评先”需要让员工真评,而不是假评。让“评先”变了味儿、走了型,绝对是有违公允,这不仅起不到鞭策鼓励员工力争上游,反而会消磨锐气,起反作用

  临近年关,一年一度的年终评比先进活动开始了。先进,顾名思义,就是在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的成绩优秀者,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和赶超的目标。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对于鼓励先进,调动人们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都有一定作用,其意义是很大的。然而,近年来,相当一部分职工对评比先进满不在乎,认为评先进就那么一回事,当也不见得多光荣,不当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因此,学先进、赶先进的气氛,不那么浓厚了。

  为何会造成这种局面呢?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没有在“评”字上下功夫。先进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表现和突出的成绩和贡献。要想评选出先进,就必须把握可操作性的原则,必须要有硬化标准,让数据说话,让成果说话,减少一些人为的因素。而现在一些单位却不是这样,而是让人们“投”先进,即投票选先进,表面上看仿佛代表了所谓“民意”,但实际上“投”出来的“先进”,大多是“人缘好”的。而人缘好,并不见得就是先进。还有的单位是“轮”先进。由于每年评先进时下达一定的指标,为了图省事,就用“懒思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今年是我,明年是你,后年是他。再就是有的单位不是“评先”,而是“评鲜”。如今评先,都有一定奖金发放,有些单位就私下说好,把荣誉的帽子给你戴上,把奖金从兜里拿出来,让大家来吃顿海鲜,分享一下先进的快乐,等等。这样弄出的先进,都走了样儿,谁还拿先进当回事。

  “先进”太多。一些单位没有坚持少而精、少而优的原则;也不明白“少而贵”的道理。俗话说得好,“鸡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乱”。近年来,一些单位评选先进,一成不变的就是由上边下达名额,不管这个单位有没有真正的先进,每年都是如数下达,搞平衡照顾,敷衍凑数,“矬子堆里拔将军”。这样一来,有的够先进条件,却因名额所限不能当选,而在另外的单位,不够先进条件的反倒当选了。结果评出的不是“精品”、“名牌”,而是“副产品”,“假牌冒牌”,滥竽充数。而真的“精品”——先进工作者却被埋没了。这当然起不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奖勤罚懒、促进工作的目的了。

  存在着“三不公”现象。“评先”需要让员工真评,而不是假评。可用打分、投票、发言等方式,还可以用民主测评等方式,按“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评选,评选出真正的先进工作者,以达到评出士气,评出干劲来的目的。然而,反观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随着经济的发展,有的单位评选出的先进工作者,除获得荣誉外,还能与晋升、提薪挂钩,这就使得一些单位的“一把手”进行暗箱操作,存在不公正、不公开、不公平现象,给自己“圈子”里的人“定”先进,什么先进性,什么有生命力,什么有示范效果等等,一切都不重要。在他们看来,重要的,就是是不是“自己人”。如果是“自己人”,不先进也先进;如果不是“自己人”,是先进也不先进。自己的嘴就是“尺子”,就是“标准”。试想这样“定”出的先进,怎会不成为人们的笑谈?

  “政声人去后,民间闲谈时。”把“评先”变成了“评鲜”、让“评先”变了味儿、走了型,绝对是有违公允,这不仅起不到鞭策鼓励员工力争上游、促进和谐社会和和谐企业发展的作用,反而会消磨锐气,起反作用。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来源:人民论坛,作者:张洪清)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