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重庆完成十大教育任务 库区迁校资金落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6:06 中国新闻网

  

2006年重庆完成十大教育任务库区迁校资金落实

  2006年12月13日,重庆市云阳县双江中学冬季田径运动会在云阳县体育场举行,2200多名中学生在寒冷的气候里参加跑步、跳高、标枪等10余个项目的比赛,在专业场馆里体会运动带来的欢乐与情趣。云阳县体育场是三峡库区移民搬迁中,由国家体育“雪碳工程”资助建设的专业体育设施,这个目前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室外运动场,改变了当地千百年来体育活动的发展状况,使规范性的体育比赛成为可能。自今年5月该体育场免费向青少年开放以来,已先后举办田径、拔河、足球、乒乓球等赛事20余场次,接纳观众8万多人。中新社发 饶国君 摄

  

2006年重庆完成十大教育任务库区迁校资金落实

  2006年11月9日,重庆云阳一小学的学生们在当地海事部门管理人员护送下,乘坐特设“学生渡”过河上学。三峡蓄水156米以来,库区江面加宽、支流水涨、河叉增多,为方便群众往来和学生上学,政府采取多种便民措施,规划增设起道道义渡。云阳境内“一江四河”上开辟龙角、渠马、白水滩等地点“学生渡”6处,实行免费接送中小学生7000余人上下船。中新社发 饶国君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重庆1月18日电(郭虹)记者今天从重庆市教委获悉,2006年,重庆各界努力推进教育公平、贫困生资助,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发展,重庆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亮点频闪。

  一、提前一年完成全市“两基”目标。2006年,重庆市政府将完成“两基”攻坚纳入政府“民心工程”,决定将原计划2007年完成“两基”的计划提前到2006年实现。2006年11月,重庆巫溪、城口两县通过市级“两基”评估验收,全市“两基”人口覆盖率提前一年达到100%。

  二、偿还“普九”欠债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重庆在全国率先偿清“普九”欠债。在2005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偿还了10.7亿元“普九”欠债;2006年,全市还有7亿多元“普九”债务。2006年11月底,重庆彻底偿还了2002年核定的9659笔“普九”债务和2002年后“普九”6个区县的“普九”债务共19.1亿元,结束了当地“包工头锁门、校长躲债”的现象。

  三、提前一年消除全市中小学库存D类危房。2006年,重庆市政府提出了全面消除库存危房的目标,通过多种渠道,累计落实资金20.47亿元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消除了442万平方米危房,结束了农村学校“晴天太阳穿过,雨天戴着斗笠上课”的历史。

  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重庆市政府将农村、县镇以及万州等远郊6区城区公办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学生、城市低保家庭就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家庭困难学生,全部纳入受益范围,共落实新机制改革资金13.88亿元,免除了388.6万学生的学杂费,对其中43.3万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了“零学费”入学。同时,针对取消服务性费后农村教师收入不同程度下降的情况,对区县农村中小学给予转移支付2.3亿元,及时、足额拨付到了学校。新机制改革的实施,使农村适龄儿童少年“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五、库区移民迁校补偿资金得到落实。重庆因三峡工程建设共搬迁学校430所,需复建学校353所。截止2006年底,已建成249所,占70.6%,完成投资31.6亿元。国务院三峡办对移民迁校补偿投资亦进行了调整审定,给重庆划拨了5.1亿元补偿资金。

  六、普、职教育实现协调发展。2006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招生达到18.4万人,超过计划1.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19.5万人,超过计划3.5万人,首次超过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目前,该市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50.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了44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接近10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的比例达到83%,提前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普、职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七、高等教育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重庆市高校今年招生18万人(含成人高校招生),在校生规模达到57 万人,比上年净增7 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大学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阶段性目标如期完成。国家级、市级重点学科分别达到14个、149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分别新增6个、99个,博士、硕士点分别新增54个、216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建成2个和76个。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疗工程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现直辖以来该市高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八、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健全。2006年,重庆贫困学生就学保障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一是在完善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减免制度的同时,推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建立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残疾儿童就学保障机制,困难与特殊群体子女就学情况显著改善。二是除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烈士子女和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进行正常减免外,还对因旱致灾的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秋季学费给予30—100%的减免。2006年秋季全市共减免普通高中学生收费4958万元,占全市普通高中秋季应收学费总额的17%。三是市政府统筹资金2.1亿元,对三峡库区移民、城镇低保户人员、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全额资助学费,包干补助生活费、住宿费,惠及学生4.7万人。四是完善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办法,仅2006年秋季全市累计近1.6万名大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入学手续,各学校批准缓交学费3798万元,为3331人减免学费425万元,对入学新生给予生活补助138万元。

  九、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2006年,重庆召开了首次全市高校科技大会,明确了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开展了教育对重庆经济发展贡献的课题研究,全市高校253个项目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立项,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2项。高校与国内外大学、企业联合在汽车摩托车、镁铝合金、通信仪表、环保节能等领域建立了一批科研实体、联合研究中心、股份制研究院等,促进了产学研大合作,加快了成果转化,提高了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其中,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庆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入园企业492家,累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150余项,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8.24亿元,税收突破1.76亿元。职业教育“八大服务工程”全面实施,全年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达15万人次,培训农民500多万人次,在岗、转岗和再就业培训18万多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劳动者技能素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十、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8件,,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社会普遍关注的学校乱收费问题得到坚决整治,查处了乱收费案件167件,清退违规收费1820万元,一批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清理商业贿赂折扣款6385万多元,对有关人员按规定全部给予了处理。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