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易物的慈善不可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6:28 南方新闻网

  世相

  美国青年麦克唐纳拥有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以物易物,麦克唐纳最后自一位歌手那里换得了一套双层公寓。

  这是为“换客”们所称道但又无从确认真伪的“别针换别墅”事件。现在,中山小榄义工刘天明也想效仿这一故事,军旅出身的刘天明拥有三枚三等功军功章,他预备在一年时间里,通过其中的一枚军功章换取价值10万元的物资,以资助贫困山区的学校建设,使物质基础贫乏的孩子们享受更多的教学资源。

  在目前慈善现况不容乐观、财富观念过分狭隘、人人都带着三分势利胸襟的大背景下,刘天明试图通过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演绎全新的慈善理念,这种做法无疑值得敬佩和称赞。但这种设想并非没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以物易物,是人类初期阶段的一种商品互换手段,通过大量的劳动,人们在早期具有了一定存量的商品(比如饲养的牲畜、种植的作物等),当这类劳动所得出现剩余的时候,人们希望能通过剩余物品互换从别人那里得到另外一些物品。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以货币来衡量价格的贸易支付模式,因此,直接使劳动产品进入市场实现流通和交易。这说明,以物易物其实是经济人的生意行为,是社会个体之间在最初确立的一种买卖关系。

  这种交易模式一直得以延续,迄今没有中断过。虽然可能等值不同、价格迥异,但就经典的“别针换别墅”事件来看,其本身就是一种有其形状和价值的交易,不论别针多么不值钱,但妇女出于感观愉悦,产生了价值认同,因此愿意以一支钢笔的代价交换。刘天明自己也试图证实自己的想法切实可行,就此举出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以物易物的成功事例,但这些事例本身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以物易物是基于有偿原则确立的,是市场范畴中的一部分。

  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实现慈善,是没有找对方向,一开始可能就是个错误。刘天明似乎还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何谓慈善?纯粹的理解是做好事不求回报、无偿为之。刘天明以一枚军功章想换回10万物资,即使如愿以偿,恐怕届时也使慈善遭到了莫名的歪解和扭曲,这不可取。

  不能排除,象征荣誉的军功章可以换回一车大米,也可以换回几笔钱物,但这种所得并不纯粹,蕴含着商品交易的现货功利味道,无关乎人间冷暖。因为在发起慈善的最初环节,它已经告诉世人,这种慈善不是单纯的帮助和关心,不是无私的,而是需要某些先决条件支持,比如物物交易,或者起码要使出钱的人心态平衡,不感到损失。更坏的结果不止于此,它还会昭示出某种恶劣的道德沦丧迹象,似乎如今的慈善只能通过以物易物的手段加以诱导才能实现,物物交换才是慈善的本质。

  如果刘天明真的准备为山区的孩子们做一点实事,他应该勇敢地发起募捐,并向那些富有的企业主们发出明确呼吁和通告,号召他们以一种无偿方式倾力相助。而不要发出物物交换的错误信号,这对于整个中国的慈善事业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是一种倒退。□章剑锋

  向本版投稿视为同时向奥一网投稿

  《每周评论》向社会各界征稿,读者可对本地新近发生的时事、社会新闻发表评论,文章长短不限,但务求观点新颖独特,具建设性和前瞻性。欢迎赐稿,一经采用,即奉稿酬。稿件请发到nfdsbcomment@yahoo.com.cn。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