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医院如何跑成了“腐败领头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7:24 国际在线

  作者:邓海建

  调查显示广东医院居腐败榜首,公安第二学校第三。近日,中央纪委委托地方纪委和统计部门在广州、湛江、韶关等9个市(区)进行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比较突出的部门是“医院”(63.43%)、“公安”(36.47%)、“学校”(33.82%)、“国土资源管理”(22.74%)。

  中国的医院敢说自己不缺钱的怕是没几家,在“医改”的舞台上,夹裹着沸腾民怨跳给政府看的大戏就是“财政投入不足”,最后弄得执掌决策话语的政府部门两头受气——但问题是:老百姓白花花的真金实银到底去了哪里呢?当年我们勒紧裤腰带“人民医院人民建”的时候,我们会否想到过今日齐刷刷把“腐败冠军”的票选毫不犹豫地投给了“人民的医院”呢?客观地说,医疗腐败不是中国一家独有的,譬如在日本电视剧《白色巨塔》中,很多被国人诟病的医疗问题在日本同样存在;也是在去年早些时候,一家著名的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发布了《2006年全球腐败报告》,将医疗卫生腐败问题定为年度全球腐败报告的主题,报告同时指出全球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中存在大量贿赂和欺诈行为。如此说来倒不是为医疗腐败开脱,而是不妨从国际视角里看看人家是怎么诊治医疗腐败的——譬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阿诺 "雷尔曼教授认为:“医疗腐败最根本的症结在于,我们把医疗系统当作了商业形式来运作。”其实这个论断并不高明,和我们民间的“病人商品论”是一个意思。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竟还指望那些“治标不治本”的道德洗礼、药价博弈来拯救被商品化的病人。结果自然是被现实屡屡归谬了。

  说医院“可怜”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中国特色的群体性“小医院、大腐败”从概率论上就比较容易让人质疑这医疗腐败背后寓言着怎样“逼良为娼”的制度土壤;二是在“医院腐败”的现实语境下真正得益的未必是花架子的医院,这一点,只要看看各大医院的预决算就晓得了。那么,老百姓关于“医院腐败”的切肤痛感来自哪里呢?从经济学分析,再神奇的医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吨位给病人输水,这显然不是在治病,他最大的优势在“单价”而不在“成本”,以垄断姿态的终端市场控制遮蔽了成本环节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没有选择就是最坏的选择”。所以在关于医院腐败的问题上,老百姓的最优选择和最坏选择都只有一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人命关天哪。而这,恰恰是“医疗腐败”冠冕堂皇的底线。在这个逻辑上,关于医疗健康,事实上已然没有人能为我们保命了,除了自己花钱救自己。分散的弱势的病患个体,又如何能抗拒得了暴利诱惑下职业寻租的滚滚洪流?

  可怜的医院跑成了“腐败领头羊”,这个命题很是让人担忧。当我们的生命和基于市场规则下的资源一样优胜劣汰时,医疗卫生 “准公共品”的公益性就不能只脸红而已了。著名经济学樊纲认为“腐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当事人品德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规定着人们行为方式的那一系列体制。”从我国商业贿赂的立案率不到1%的现状看,也许制度预防比风暴打击更迫在眉睫。

  

  审稿:蒋丽丽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