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公开”远不止“一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8:00 光明网
严雨龙

  1月11日红网有一则新闻——“为深化我省环保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决定在市州环保系统公务员队伍中公开选调4名优秀年轻干部”。见了的人可能多半会当作一则广告或通告类的一眼带过,非有意不留心。因为现在公开选干部的事早已不新鲜,可谓多了海了。

  其实,这则客观的消息作为时政,确实隐含着相当“新闻”的价值。其不为人所注意的关键点就在于一个“调”字。试想想,我们现在的干部(公务员)有多少“调动”是公开透明的?对于有些干部的来路、来头,不要说外界,就是本单位甚至班子里的成员,恐怕也不甚了了。千万别小看这个“选调”,由于公务员队伍管理的日益严格,“招考”与“提拔”的公开之后,剩下的“选调”就成了热门的“暗门”。局部还大有暗流汹涌之势。

  凡进必考,凡提必公(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确实是用人制度的一大突破,有效促进了用人机制的良性化,也较大程度上规范了公务员队伍的管理。表面上看来这“一进”“一提”似乎覆盖了整个流程。实际上这个“改革的光芒”却又正好遮掩了其它的暗道。“选调”就是其中之一。凡进必考之“进”,是指“新进”,也就是说从“不是公务员”进到公务员。公务员到公务员,是调动而非“进”。以“调动”的手段,前提说明这个人的身份原来就是公务员。那么,其身份谁来证明、怎么证明?加之机关单位人员身份本来就五花八门,非“老人事”真搞不清楚。可以说一些人,尤其是有的领导干部亲属,便是通过在“调”的过程中,模糊和调换了原来的身份。即使原先无业(包括毕业生),也可“制造”个相应身份。何况不少地方还有所谓“特殊人才”的优惠政策,只要那么简单的一套,便“特殊”便正常化了;一些特殊之人在档案里就堂而皇之地成了“特殊人才”(比如什么职称什么成果)。于是,无业到事业,事业到机关,尽管一路的“调”过去。

  暗箱选调,往往成为“下一步”某种“提拔”的铺垫。就说湖南环保局的这次公开选调,实际上还是带有相当的“培养提拔”至少有“重用”的意义。这类选调并没有规定非“公开”不可。如果不公开,当然就是领导定定了。领导定的照样不影响其“年轻优秀”。“优秀年轻”干部,这意味着什么,不言也明。撇开这个看别的,同样的公务员,有的就是通过“选调”,由“轻”往“重”发展,调来调去,把“分量”培养的越来越“重”,然后一“用”,便水到渠成,名正言顺了。比如,先到乡镇、社区搞个什么“员”、“助理”等等,七转八转,就“平级”调动了。同一个级别其分量天差地别。当然,作为多岗位锻炼干部,这本来是个很好的途径,只是一“暗箱”就被某些人用歪了。

  除了“选调”还有“选派”、“选借”等等,不过伎俩与“选调”如出一辙。要害都是一个“暗箱”。倘若公开选调、公开选派、公开借用,那情景就大不一样,毕竟众目睽睽。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既不可一噈而就,也不会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公开”的远不止于“一招一拔”。因此,我们既要为公开招考、公开选拔等改革举措叫好、加油,同时切不可为其“光芒”晃了眼,看不清“灯下之黑”。理应多关注诸如“公开选调、选派、选借”之举。关注了,慢慢便会看清。湖南省环保局的公开选调,看似平常实在大有看头说头,因为同样事关广大“普通”公务员的奔头。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