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谁来倾听孩子们的呼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0:11 红网
一则题为“济南三名花季少女集体自杀,只因不堪学习压力过大”的帖子,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经警方查实,这是济南市一名高二学生制造的谎言,目前这名学生已向所涉及的学校和公众正式道歉。高中生为何杜撰一条骇人听闻的假新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制造轰动效应,借此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生的生存状况。这是中学生对课业负担过重的反抗。(1月16日新华社) 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已是中国教育的顽症。眼见我们身边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越来越差,笑容越来越少。成年人应该认真地想一想,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人才吗?一个孩子无力反抗这种现实,其制造谎言的做法虽然荒谬,但是令人深思。当下,在“育分”的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引下,整个社会评价指标只剩下了一个“升学率”,“育人”成为空谈,本当轻松快乐的中学时光更是化为泡影。 采访中,部分高中校长认为,高中补课是一种普遍现象,学校不补课家长首先不同意。学校并不希望加重学生负担,矛头都指向学校是不公平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培养方式,刻不容缓。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深刻的教育思想变革,非但需要学校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需要树立大教育观,将素质教育延伸到校外,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促进,发挥其整体作用。事实也一再证明,进行素质教育绝不能单靠学校,单靠教师的努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最终结果。只有家长形成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才能顺利开展扎实有效的素质教育。但如何认识素质教育与考分及其与升学率之间的关系,非但需要家长转变观念,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其实不能过多地责怪家长们,我们应该看到现象背后深藏的体制原因,即现行高考指挥棒的缺陷所在。现在迫切需要改革的是评价制度,不仅是改革对学校的评价制度,更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制度,不能总是单纯地以升学率“说话”,不能总是让选拔制度陷入“高分教育”的泥潭。减负的背后隐含着激烈的升学竞争,以及相伴而生的就业竞争,但最根本的恐怕还在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上。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全面发展,但面对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面对惟考分是举的教育现状,没有人敢铤而走险、另辟蹊径。毕竟中、高考的门槛拦在那里,想洒脱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前苏联教育苏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素质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要破解孩子的重重压力,必须开展扎实的素质教育。孩子不堪压力之重,向目前的教育体制敲响了警钟。教育是培养、塑造人,需要对“培养怎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有个明确的定位。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的学校教育与社会观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从细节着手,课程改革是一次难得的契机。考试分数和名次不应当成为决定学生的命运的重要标准,学校的好坏也不能单纯由升学率来打造,如此看来,惟有课程改革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改变目前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改变“考试定终身”的考试制度。 教育是“教”和“育”的有机统一,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将减负落到实处,惟有政策的出台还远远不够,也需要得到家长以及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更需要教育改革的全面配套进行。最为根本的是要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建立起科学的社会用人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实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弱化文凭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社会成材的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社会常态,中国社会才可能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稿源:红网 作者:郭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