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两会论坛]"软实力"助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0:52 燕赵都市报

  经营者和管理者们在盘算各自收入时,独独没有想到过流失的企业和政府诚信价值几何。不算一算这笔账,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大概还会被倒扣更多分,以致终有一天不得不花数倍、数十倍于今天所得,去重新定义“河北产品”。

  1月16日代省长郭庚茂在河北省第十届人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更好更快”成为河北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引起舆论关注。(本报1月17日6版)

  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到随后各省制定发展规划,几乎都在表述上作出了“好”与“快”顺序的调整。但是,河北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战略跟随那样简单。由于经济基础脆弱,竞争实力不容乐观,比较于广东北京等省市,我们在增长方面的压力一直很现实也很紧迫。造成一些地方在实际的工作中,以指标(特别是GDP指标)增长“快”为得分,为正数;如果为了追求“好”而耽误了“快”,就会被看作是失分和负数。

  这样的得失观念,让我们付出不少代价,有很多还不是经济利益能够弥补回来的。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好”的发展将在结构更趋合理、创新能力增强等方面得到体现。但一个地方更广泛意义上的软实力,其实也会为经济发展带来倍数级的良性或者恶性作用,是我们无法绕开的发展课题。

  软实力的概念可以包含法制环境、政府公信、市场道德发育以及区域文化等诸多因素,或直接或间接都可作用于经济建设。以两会上受到代表委员们热议的我省食品安全问题为例:两个极为经典的案例———白洋淀红心蛋和石家庄注水肉,现在几乎已经成了北京等周边城市一提河北就能想到的“名牌”。根据媒体的揭露,这两种危害市场的产品,在当地都被当作“产业”而迅速发展,相信相关企业也为地方经济作出了不小贡献。然而东窗事发,殃及的绝不仅仅是个别企业和地方收入。山西当年因毒酒事件几乎毁了整个白酒行业,地方商誉被严重抹黑,政府不得不花重金重树晋商形象。与此类似的还有河南,积数年之功甚至不惜打官司,就是为了改变个别不道德行为给整个省以及人民造成的恶劣影响。红心蛋事件后,有人喊冤,有人扯皮推诿,有人埋怨中央电视台离得太近,但就是缺乏在检讨地方市场规范上的主动作为。结果呢,注水肉仍然大行其道,终于再次酿成严重的商业失誉事件。经营者和管理者们在盘算各自收入时,独独没有想到过流失的企业和政府诚信价值几何。不算一算这笔账,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大概还会被倒扣更多分,以致终有一天不得不花数倍、数十倍于今天所得,去重新定义“河北产品”。

  如此以失为得、以毒为药的观念,又何止影响着企业经营?它反映出只计算硬指标之“得”,不顾及软实力之“失”的愚蠢思想,实际在许多领域都有体现。比如行政权力对法制环境的威压与胁迫,吓跑了正直经营的投资人,反而引来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投机客;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而只盯着重化工项目带来的眼前利益,竭泽而渔,让地方百姓乃至子子孙孙付出多大的生命损失;在社会保障、教育扶持、文化保护与建设等方面长期欠账,或者干脆把这些领域也改造成充斥商业功利主义的肥羊圈、炼金台,以致高等教育或者文物保护这样的公益事业,也敢交给生意人去实现所谓“经营”———在这些问题上,“算账”的逻辑其实一直都有,只不过,我们只看到金光闪闪的收入数字在快速翻番,而忽略了更大科目下的累累赤字,实际已经严重拖累了社会发展的健康度。

  软实力的建设主体是当地政府。不过因为它看起来似乎是“软”的自选动作,一直不如对于硬指标的追求那么坚决。当此次两会上提出“又好又快”的转变时,对河北的软实力的建设,恰是一个良好契机。

  ■本报评论员 刘采萍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