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形养神养性方养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3:08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人的一生要经过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各个阶段,这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即古人所说的“生、长、壮、老、已”。中医药学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基本出发点,把人看成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相联系的整体,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提倡预防为主,未病先治,强调内因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使五脏调和,气血通畅,促进机体不断地运动以保养元气,从而得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这就是中医学倡导的养生学。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总规律。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季节的变化规律来安排人们的起居劳逸,锻炼进补是中医养生主张的基本原则。

  动以养形。养生大家唐代孙思邈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耳”。华佗也说“体中不快,起做一禽之戏。”“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可见,运动健身是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

  运动健康法有散步、跑步、太极拳以及舞蹈、门球、游泳、登山、自行车等。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选择锻炼方式,总之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对身体大有裨益。

  静以养神。以静养生首倡于老子,他说:“至虚极,守笃静……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以养神,可以长生。”指出虚静乃太极、无极意境之本质,它既是万物的源头,又是万物之归宿。养生而能做到静虚,就是符合了生命自身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微恙缠身的老人宜动而延年;素体健康的老人宜静而长寿。

  德行养生,重视养性。在德行修养与保健养生关系方面,我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与养生家都把养性与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以上道出了为善、快乐与养生的关系。可见养生必先修德。要求人要诚实、宽厚、多做好事。人际关系和谐可以增进健康,使人的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的功能调节处于最佳水平。人际关系紧张则可诱发高血压、血脂高、内分泌紊乱、糖尿病、胃溃疡等。故而人们要做到孙思邈所说的:“道德曰全,不祈寿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谋私利,不损人利己,做事大公无私,心胸豁达,笑口常开,生命之树必然常青。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