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心理学研究所4专家做客本报把脉“调皮孩” 为戒孩子网瘾母亲162次拨热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3:17 大河网-河南商报

  

河南省心理学研究所4专家做客本报把脉“调皮孩” 为戒孩子网瘾母亲162次拨热线
“喂,您好!这里是商报心理热线,请问您想咨询哪方面的问题?”昨日上午,4位心理专家做客商报心理热线,由于热线太“热”,拨不通电话的家长赶到本报咨询。

  ■苦恼7岁儿子不喊爸妈

  “我是孩子的亲爸呀,为什么孩子不叫我呢?”第一个拨通心理热线的朱先生说,他的孩子蒙蒙(化名)今年7岁,7年了,孩子就是不叫他一声爸。

  他说,由于在郑州没有住房,儿子出生后,他们狠心把儿子送回了老家,夫妻俩则继续在郑州打拼。两年前,在郑州买房后,他们把儿子接回身边。但是,儿子死活不愿意叫爸妈。

  咨询师史慧说,朱先生反映的问题,关键是缺乏和孩子沟通,孩子在心里面不承认爸爸,当然不会叫爸爸,应该学会交朋友,克服孩子的心理障碍。

  ■反省“诚信协议”家长违约

  在众多的电话中,赵女士反映的问题很有意思。她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丈夫去年因病去世后,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为了让女儿好好学习,专门和女儿签订了“诚信协议”。

  但实施了一段时间后,赵女士发现,女儿并没有按照协议执行,赵女士抱怨女儿不争气。但是,咨询师了解到,在“诚信协议”中,女儿对妈妈的要求也有很多,但赵女士基本上都没做到,咨询师说,女儿是学妈妈才不守信用的。

  ■花絮

  拨打商报热线162次母亲跑来问计专家

  每一个打进来电话的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这个电话刚放下,另外的电话又响起了。

  上午11时30分,咨询师赵卫星刚接待完一个家长,一个焦急的家长又打了进来。“电话真难打呀,我打了162次了。”刘女士问清报社地址后,坚持要到报社来。

  10分钟后,一个穿黑色鸭绒袄的中年妇女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就这样,本来是心理热线,成了家长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刘女士说,她的儿子在上初中,可最近一段时间,儿子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学业也日渐荒废,任凭刘女士怎样劝说,儿子就是不听话。

  与刘女士一样,为孩子苦恼的父母还有很多。许多家长在活动结束后,打来电话称,他们打了半个小时都没打进来。

  ■共鸣成功母亲分享经验

  在众多的热线中,只有宋女士没有带着问题而来。她说,看到商报报道后,她想和家长沟通一下。

  “我的孩子英雄主义特强,在我的教育下,最终考上了大学。”宋女士说,儿子叛逆心理很重,上小学三年级时,为了气老师,考试时专门考了3分。

  宋女士说,她一直遵循专家的赏识教育,她每天告诉儿子:“儿子,在妈妈心里,你就是妈妈心中的太阳。”

  经过沟通和鼓励,争气的儿子不但改过自新,最后还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这和她的鼓励、夸奖是分不开的。

  ■提醒心理热线定期开通

  电话一个接着一个,4位心理专家忙得焦头烂额。下午5时,活动已经结束了,电话声还是此起彼伏。

  河南省心理学研究所专家梁青说,在商报的倡议下,让他们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与“问题孩子”有了交流的平台。以后他们会定期来到商报,接听读者热线,倾听家长心声,为家长解忧,让更多的问题孩子走出误区。

  4位接听热线的心理咨询师简介:

  梁青49岁,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二级,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

  赵艳丽43岁,河南省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赵卫星48岁,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二级,高级心理保健师,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史慧46岁,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二级,主要从事家庭和学校心理咨询。

  ■商报记者李书衡李肖肖

  心理专家赵艳丽(左)、史慧在商报接热线

  商报记者杨东华/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