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南海首富村首尝“613”开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6: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昔日南海首富村首尝“613”开发
当年的作坊式小五金厂现在依然可见。本报讯 (记者伦少斌 通讯员潘翠明、何剑平)土地开发在很多农村都是一个“烫手山芋”,解决不好会引来很多问题,丹灶南沙村历经近一个星期的“613土地联合开发模式”村民表决,16日下午终于有了结果。全村1884名18岁以上的公民,1528名投了赞成票,投票赞成率为81%。为此,曾经依靠改革创新成为南海首富的南沙村,再次尝试“613土地联合开发模式”这一新鲜事物。

  全村投票

  81%村民赞成推进土地开发

  为充分发扬民主,南沙村采取实名制表决,让村民决定是否在南沙推行“613土地开发模式”。但不少村民都是在外工作,工作人员就到他们的旧街坊那里询问联系方式,通过多种途径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尽快回村投票。工作人员阿廉说:“有一位在国外的老板,我们给他电话告诉他投票的事,他表示要快点赶回来,补上自己的一票。”最后1884名符合投票条件的南沙村村民中,仅3名村民因无法赶回而没投票,投票率达到99.8%。

  16日下午,在全村党员、村民代表的监督下,工作人员进行检票,结果1528名村民投票赞成支持开发,348名村民投反对票或弃权票,还有5票为无效票,该村81%的村民支持、赞成推行“613土地开发模式”。

  创造收入

  两年后比现在多创七八倍收益

  南沙村村民大力支持在村内进行“613土地联合开发模式”,丹灶镇长罗坚华强调,对南沙村的土地开发会着重三个加快,第一是加快规划,第二是加快建设,第三是加快招商,尽快让村民看到土地的增值,看到收入的增加,真真正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丹灶规划建设办有关负责人透露,会重点针对村内五金作坊企业与居民区混合的状况,开辟专区实现村企分离,促进南沙的五金企业步向规模化,改善和净化村民的生活环境。

  对于未来的发展,南沙村党支部书记杨乃祥心中有一个美好的蓝图,“对于我们未来开发的1000多亩土地,一两年后的收益可以说是比现在多七八倍。”

  解读“613”

  2006年初丹灶酝酿新的土地开发模式即“613”模式,该模式在本月举行的镇人代会例会上表决通过,作为丹灶镇今后开发征用土地的规定模式,而且每次都要过半数以上村民实名制投票赞成才能开展。

  南沙村主动申请成为试点,根据613土地联合开发模式的初步方案,南沙村拟开发1000多亩土地,实行镇、村、组三级共同参与,以土地开发总量计算,镇征用60%,村委会开发10%,村民小组留成30%。

  镇对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后,待开发期满,50%的土地将返还给村民小组。这样一来,村民充分享受到开发土地的“3∶1∶6”实惠。

  首富村的故事

  南沙村地处金沙岛的最北端,过去只能靠摆渡到达,居民十分贫穷,上世纪70年代末,村民徐才从广州带回了做小五金可致富的信息,村里4个村小组纷纷办起了集体所有制的五金厂。最多的一家厂有过百名工人,主要生产衣服纽扣、箱包配件等小五金产品,在国内销售并出口海外,在改革开放之初非常活跃。1980年纯利润就达到107万元。全村4家厂加起来,年产值占了全镇的近40%。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