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黎锦规模开发需慎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7:30 南海网-海南日报

  传统手工艺品能不能批量化生产,走产业化之路,历来争论不休。有赞成者认为,传统手工艺品走产业化之路,既直接带来规模效益,使一部分人脱贫致富,又弘扬了传统文化,宣扬了当地的民俗民情,一举两得。反对者则认为,传统手工艺品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它是传统的,是原汁原味的老版本,一旦改变生产流程和生产方式,则趣味尽失,个性尽失,到最后不过是生产了一堆徒有其表的赝品而已。

  所以,当昨天的《海南日报》报道保亭琼中两县大力发展黎族传统织锦产业助农民增收时,想必有的读者都有类似的担心:当黎锦按照电脑设计的图案进行大批量生产时,黎锦会不会失去其独特的灵性和韵味?因为传统的黎锦,是织锦者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即兴创作而成的。换句话说,即使黎锦要进行企业化的批量生产,又怎样保持传统黎锦原有的质地和特色。

  不能说这种担虑没有道理。国内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浙江杭州、嘉兴、湖州一带的龙泉宝剑,历史上赫赫有名,近十来年旅游发达了,当地的政府部门很想重振这一传统的手工制作品。遗憾的是,世易时移,掌握历史上传统的经典铸剑技艺的技工不多了,一哄而上的产业化之路,使原本精雕细刻的龙泉宝剑迅速被粗制滥造的规模生产所替代。自然地,这种粗制滥造的龙泉宝剑,身价顷刻一落千丈,直至被市场所忽略。日益发达的机器生产为人们赢得了效率和利益,却也容易给传统手工艺带来伤害。那种凝聚在一针一线、一刀一凿中的古老的诗意和充满创造性和个性差异的美,消失在那千篇一律毫厘不差的图案和“一刀切”的制作模式中。

  当然这不是说传统工艺品就绝对不能走规模化生产之路,关键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之间把握好尺度。以黎锦而言,首先应该是原料的纯正性。即使是规模化生产,也应该用黎锦固有的原料,以及固有的民间的染色剂。因为黎锦的许多原料取自天然物或人工种植的植物,如果为了求快求多而使用化工原料,则质地尽失。其次,黎锦之美在图案,可以利用电脑之便收集、归纳以往黎锦的图案,也可以在遵循黎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一些设计软件来对原有的图案进行适度的修改,适当增添一些时尚性的元素,但要鼓励织锦者个人的设计能力,始终保持黎锦个人创作的特质,避免织出来的黎锦千篇一律。紧扣这两条,黎锦的批量生产大概不会走样。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