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班夺权的中国文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0:02 国际在线

  作者:廖保平

  王朔在接受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专访时谈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的“80后”话题,认为“‘80后’基本是被港台文化洗脑的一代,这帮孙子只知有港台……他们很可笑。我认为‘80后’基本不构成力量,基本是泡沫。他们基本上没有形成战斗力,我们‘五、六、七’一出动就打垮他们。”但王朔同时表示,自己不认为“80后”全是无知的,肯定也有明白人。

  这是朔爷一贯的德性,天不怕地不怕,整个一炮筒子,见怕轰谁,见一个灭一个。不过,在王朔这番话里,我却看出了他“有理有利有节”的战略战术来。比如用词都很有分寸,基本上是“基本上”的判断,而不是全盘否定,还是肯定“也有明白人”的。这好像不是王朔的话语风格,其实正是王朔最风格的风格——精明。他虽然看得准,知道“80后”喧哗倒是挺喧哗的了,比如郭敬明、韩寒都很喧哗,但要说他们的文学成就如何了得,说他们现在成了中国文学的顶梁柱,那是扯淡的事,我想王朔未必敢昧着良心去这样讲。一边喧哗不已,一边“不过如此”,王朔概括为泡沫,实属精当。如果以作品来评价战斗力,那么“他们基本上没有形成战斗力”也言而可信。

  不过,“80后”不满也不屑于王朔给个这个分数。“80后”写手对王朔纷纷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王朔这是在哗众取宠,他早已经江郎才尽,写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作品,又不甘心就这样退出文学舞台,所以只能用这种‘骂街’的方式来唤回公众对他可怜兮兮的那点记忆”。

  这些言论在我的意料之中,也在我的意料之外。说是意料之中,那就是,“80后”作家群已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给自己以身份认定,觉得自己日益成熟强大,觉得自已经青胜于蓝,需要在文坛上有一席之地。前些时,“80后”作家蒋峰在谈及整体水平时,认为“80后”已经超越了“70后”,因为其“还有一些干净的东西”。“‘70后’都是些美女作家、网络作家,他们已经没有纯粹的文学追求。”我不知道蒋峰何以如此简单地下结论,“70后”固然有安妮宝贝这些美女作家,也有宁财神这些网络作家,但他们不能以代表“70后”作家群整体水平,像李师江、冯唐、魏微、尹丽川、朱文颖、金仁顺等都是值得期待的“70后”作家,我们不必过早地给“70后”盖棺定论。

  扯远了,还是说说我所感到意料之外的事吧,那就是我确确实实没有想到,如今的中国文坛居然充斥着抢班夺权的陈腐之味。一方说我们已经超越(似乎隐含着打倒的味道)了上一拨,一方说“我们‘五、六、七’一出动就打垮他们”。超越上一拨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抢夺他们的位置?打垮他们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坐次?在这些超越与打垮的话语里,我除了看到一个个急功近利的文学匪兵,以代际为利益集团,拿着文字的斧头镰刀,为争夺文坛话语权互相厮杀外,我看出不任何关于中国文学的良好用心和积极建构。看到这种你方尚未唱罢我方把你轰下台的争夺战,唯一伤心的是那些对中国文学报有美好幻想的善良读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不单纯取决于作家自身的努力,还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联,那种“我们比你们强多了”的文学山头观念一点意义都没有。退一步讲,并不是谁抢班夺权,话语在手,谁就大师了,谁的文学就伟大了,只有等这一拨拨的人离去后,留待后人说,才可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结论。

  文学要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但百家争鸣绝不等于百家争位,百花齐放也不绝不等于乱箭齐敌。为了抢班夺权掐来掐去,真不知对中国文学何益之有?!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