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破脑壳却闯进"就业怪圈" 考研真的降温了吗?(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0:06 中国新闻网

  考研还是工作?

  读研与工作,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人生规划的两个重要的前进方向。随着这几年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延缓就业或者逃避就业转而考研,希望通过读研来增加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砝码,成了很多大学毕业生一种无奈的选择。有关人士认为,是否考研需要三思而行,要认真考虑考研是不是最适合自身发展。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吴本文指出,逃避就业、考研学术意义淡漠、考研无意识、急功近利是目前考研存在的误区。他提出,就目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单位占大多数。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目的不排除为进一步的职业训练做准备,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新的学术梯队。就读研的初衷而言,考研大军里因为学术而进取的能有多少人?这给准备考研的同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选择职业型还是学术型。

  “考虑再三,我放弃了考研。”如今已经在河北省一家水电厂工作的小秦,去年虽然报名考研,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最终没有考研,主要是基于对自己今后职业的考虑,而且他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竞争相当激烈,机会成本偏高。他说:“如果我工作以后再去考研,我会有明确的方向,比现在为了考研而考研要强得多。”

  考研之前应细思量。东北大学一位就业指导专家认为是否考研,先得了解自己所在行业对所在职位的真实需求,将职业生涯发展与个人知识体系结合起来进行规划。在专家看来,考研不考研,是个人的人生规划;找工作还是考研,重要的是看你是否能够形成稳定预期,作出较长期的人生规划。

  研究生就业也面临考验

  2007年,大学生就业高峰来临,与此同时,研究生改制后,三年制、两年制毕业生首次同时毕业,研究生们也开始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广西某大学新闻专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周原,三年前从锦州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走上了继续求学之路。她接受电话采访时告诉记者,原先以为读完研究生找工作会轻松许多,因为“读研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就业选择面会更宽”,但事实并非如此。她意向中的就业地点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但投出了若干份求职信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答复。如今,正在广西一家电视台实习的她时常安慰自己:实在不行,就降低期望值,争取在南宁这个城市找一份工作。

  “没办法,只好继续考博士了!”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许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么说。据报道,在前不久由辽宁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研究生招聘会上,很多用人岗位“门槛”也随着日渐增多的研究生而提高。

  吉林大学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认为,随着前几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研究生人数的增加“难以想像”,而到他们毕业时,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多大增加;同时,一些从校门走向校门的研究生接触社会过少,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工作实践,找工作未必比本科生有多大优势。

  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负责人表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虽然学历和学习成绩比较重要,但更注重的是求职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他们希望求职者参加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需要,但现在不少高学历者存在的问题是知识面比较窄、实践能力不强,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学历者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最好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就业的主动性。

  考研改革由重数量到重质量

  2007年研究生考试即将举行,招生考试政策有几大变化:

  17校试点培养机制改革。改革后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采取奖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将自费承担所有学费。

  三大学科实行专业课统考。从2007年起,教育学、历史学和医学三个学科门类的初试科目将由4门调整为3门,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不变,满分值仍各为100分,两门专业课考试将合并为一门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满分300分。

  增加推(荐)免(试)资格院校和推免生比例。教育部今年批准20所高校新增为具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院校。同时,还进一步扩大了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

  自定复试线高校突破34所。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将继续推进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的改革试点,在目前34所试点高校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试点高校范围。

  考研复试地位进一步强化。教育部要求,2007年研究生招生将进一步强化复试的地位和作用,体现招生单位和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自主权。今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改革以考查考生能力为主,在招生过程各环节中都坚持把能力考核放在突出位置,而复试是考核能力的最重要环节。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谈到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改革时分析,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选拔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政策的变化,是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对2007年考研政策的变化,有关人士分析,这首先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通过研究生招生初试改革、科学设定初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等措施,将有利于选拔和培养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创新人才。其次是适应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提出的新要求,探索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

  据介绍,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十一五”期间研究生招生改革的着眼点。今后研招改革的方向是,既要遵照研究生招生规律,不拘一格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又要确保公正公平,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从单纯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的效益型增长。最有说服力的是,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扩招之后,一些高校开始主动放慢扩招步伐,甚至开始缩小招生规模。武汉大学从去年开始就已减少计划招生人数,从5200人减少到4700人左右,缩减比例将近10%。北京大学2007年计划招生3047人,比去年减少292人。而像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这些往年的招生大户,也都纷纷减少或者维持招生的人数,不再扩招。

  (来源:辽宁日报;作者:侯永锋)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