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荐妓女母亲参选’07“感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0:28 信息时报

  前几天参加报社组织的封开之行,为连绵不绝的群山惊叹的同时,也为一路两侧逶迤的宣传标语震惊。只要稍为平整显眼的院落墙壁,贴满宣传教育的标语,大意无非是读书上大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之所以震惊,是因为对这个标语的多层理解叫我困惑,乃至痛苦:很显然,社会的进步,足以为现代公民提供多种人生选择和生活方式,读书不再是唯一途径;可事实上,社会转型期的谋生之艰,以及对教育改善命运的盲目迷信,公务员炙手可热的权势榜样,又很难叫国民放弃那种“十年寒窗,一朝及第”后鸡犬升天的情结。

  在我家乡——当然或许是全国,相信都流传着这样的誓言:就是砸锅卖铁,就是卖血,也要供孩子读书。可见读书在国人心目之重要。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发展到卖肾,甚至卖身了。“43岁发廊女遇害,卖淫为供儿女上学”(《海峡都市报》1月18日)就是最新的一例。据福建永安市警方介绍,这名卖淫女是在卖淫过程中遇害的,其卖淫收入,主要是为了养育在泉州一大学念书的女儿,以及尚在念小学的儿子。卖淫是非法的,也是不光彩的。我知道得很清楚。可为了孩子读书,为了叫孩子不再卖淫,叫孩子读大学跻身上流,这位母亲毅然走上绝路,乃是一种非理性的不得已选择。我不知道,那些公仆、卫道士怎么看待,可我却不能不同意这位网友的看法:虽然她的身体肮脏,但她却有着这个世界最纯净的心灵!

  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之所以推荐妓女母亲入选2007最感动中国人物,因为这位母亲的悲剧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一个国家的悲剧。撇开简单的道德判断,如果把这位母亲还原为母亲,我们没有理由不突出她的悲剧性。只有如此,才能促使我们良心发现,通过制度变革,关注身边更多的贫困母亲!孙志刚一案,使我们抛弃了收容制度,徐本禹先进事迹,鼓舞了更多的青年投身教育扶贫,熊德明一事,引起了总理对民工讨薪难的关注……在我们这个国家,只有引起轰动的事件或人物,只有引起国家领导人重视或批示,其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才会得到解决的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也是耳熟能详的口号,随处可见。可是,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似乎一直停留在口号上。2000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仅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准。自2001年起,政府将目标的实现推延到2005年,但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DP比例分别是3.41%、3.28%、2.79%、2.82%,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有18523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6.1%的人认为大学学费“太高了”。

  是我们国家没钱吗?好像不是,国家财政去年就突破了两万亿,今年估计更高了。即使是地方,一说到教育投入,就说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可事实呢,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向不缺钱。昨天,网上更有两张叫人想骂娘的照片:一张是阜阳市某区欧式风格的办公大楼,气势恢弘,被称为“白宫”,而白宫的旁边就是当地一所学校,校舍破败不堪,孩子衣衫褴褛。如果这种“差别”不反过来,那些试图改变家族命运的母亲,怎能不沦落为妓女呢?那些贫穷的父亲,又怎能不把孩子的大学录取单视为阎王的催命符呢?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