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西方阵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0:44 中国新闻网

  新年伊始,作为欧盟轮值主席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便出访华盛顿,显示欧盟对加强大西洋两岸关系的重视。

  2006年以来,从伊朗核危机到北约接管“国际安全部队”的阿富汗,传统的“西方阵营”的确面临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但是说到底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是在意识形态和内外安全方面,欧美面临激进主义的威胁;第二是在经济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亚洲尤其中国的崛起,冲击长期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威胁到欧美国家大量中产阶级的现有生活水平和经济安全感。

  默克尔出访华盛顿讨论的两大题目——创立“欧美自由贸易区”,以及推动中东和平计划,正是西方世界对“钳形攻势”的反应。

  欧美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分歧

  德国是“欧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提倡者,尤其是默克尔自2005年11月执政以来,多次呼吁建立“一个全球规则框架”,防止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国家“蚕食”西方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欧美自由贸易区”因此被比喻成“经济北约”。

  默克尔访美前夕,德国各界对此行推动“经济北约”寄予很大希望,连中左的《南德日报》都评论说:“一个(欧美)经济联盟可以使双方得以制约全球化对高工资国家的威胁”。右翼的《法兰克福大众日报》更宣称,欧美共同市场不仅对大西洋两岸的经济有利,“还会增进双方的政治关系”。

  默克尔如此乘兴而来,可是却失望而返。据《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布什总统只对默克尔推动中东和平的建议表示支持,在关键的“欧美共同市场”提议上,默克尔可以说是无功而返。

  就是在中东和平计划上,布什的支持多半也只是口头文章而已,以至《纽约时报》评论说:默克尔访问白宫之后的主要感想是,美国深陷伊拉克困境,国际影响力大不如前。

  在中东和平问题上,欧美面临完全不同的内政环境,很难具备真正的共同语言而同心协力,此处不论。但是德国全力提倡的“欧美自由贸易区”,其实也有忽视欧美社会文化差距的一厢情愿成分,至少在布什总统任上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欧美共同市场”的灵感,很大程度来自欧洲共同市场,而2007年恰好正是建立这一共同市场的《罗马条约》签订50周年。当初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组织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半个世纪后成为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并由共同市场发展到欧洲的政治统一,演变为英国《卫报》所谓的“沉默帝国”,实在是历史上罕有的巨大成功。

  由共同市场发展到欧盟,一个关键因素确实是一个欧洲共同的“规则框架”。但是这也正是默克尔总理如今要推动欧美之间类似“全球规则框架”的主要困难所在,这便是大西洋两岸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根本性的分歧。

  欧洲战后的经济发展,遵循的基本上是强调社会公平和集体福利的“社会民主党模式”,而美国尽管也在1960年代中增加了大量社会福利,其基本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强调社会竞争和个人主义,尤其是从里根总统开始减税,直到布什总统的“保守主义革命”,其主要社会哲学都是减少政府福利和加强个人竞争。

  美国经济模式有重大弊病

  当然,在福利开支超过税收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欧洲近年来不得不实施若干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福利,增加经济竞争,但是这些改革仍然是在“社会民主党模式”的架构下进行。

  与此同时,美国的“保守主义革命”开始盛极而衰,尤其是去年11月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夺回国会两院多数,制止了共和党进一步逆转福利制度的“劫贫济富”计划。这些发展虽然有“中产阶级挤压”和社会两极分化加剧的刺激,但主要还是对伊拉克战争泥沼的反应。在主流文化和政治哲学上,美国仍然是个相当偏右的社会。最明显的例子,是大牌专栏作家乔治·威尔几天前还在《华盛顿邮报》上公开建议取消政府法定的最低工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离经叛道主张。

  最近几年来,曾经被视为最成功的美国经济模式日益显示有重大弊病,除了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美国的高生活水平越来越依靠政府财政和对外贸易双重赤字,换言之便是寅吃卯粮和“美吃亚粮”(美国人的消费建立在亚洲各国的储蓄上)。而曾经被广泛诟病的欧洲“社会民主党模式”却在必要的经济改革之后显示出新的活力。然而这些趋向并不能掩盖大西洋两岸的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除非美国出现类似上世纪大萧条那样的严重社会危机,欧美之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很难达成一个共同的“规则框架”。

  但是亚洲崛起和经济全球化正在严重冲击欧美社会,即使“经济北约”难以实现,在新的一年中,欧美各自的保护主义预计仍然会以中国作为主要的“惩罚”对象。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有删节;作者:于时语)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