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族“父与子”直面代沟:共闯江湖的生存较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4:29 中国新闻网

  

打工族“父与子”直面代沟:共闯江湖的生存较量

  (广州日报/图)

  时光如水,岁月匆匆。转眼间,20年过去了。上世纪80年代末出来的“第一代”打工者,如今已是年届40岁的“中年人”了,虽然有很多人早已经打道回府,但仍有不少人留守在南方的天空下默默拼搏。不过,他们大多数已不是“单枪匹马”了,而是和自己的儿女——被称为“80后”的“第二代”打工者共闯江湖。父母和儿女一起打工的情形是怎样的呢?两代打工者之间又有哪些差异呢?

  不一样的打工目的

  出生于1989年的罗力,是湖南人。2005年夏,初中毕业的他被父亲带到番禺一家鞋厂打工。他的父亲四十多岁,到广东打工有十多年了。罗力来番禺的第二天,就被父亲“安排”去厂里面试,他很不耐烦地说:“爸,我刚来,连广东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你能不能让我玩几天啊?”“你以为打工是玩的吗?告诉你,最近厂里并不招工,这是我靠关系争取到的,你得好好珍惜!”去面试时,罗力看到那只是一家简陋的工厂,便把嘴一撇说:“这样的厂也太差了,一点都不气派!”他的父亲严肃地说:“你是出来打工挣钱的,又不是来参观的!”走到厂门口时,罗力又停住了脚步,说:“我不想进这个厂。”他的父亲说:“你以为你想进什么厂就进什么厂呀!我跟你讲,在外面打工,有工就做,只要厂里的工资还过得去,而且能及时发放,就好。”在父亲的强迫下,罗力最后还是进了那家鞋厂。可是,没干两个月,罗力就死活不愿去上班了,他说:“爸,我有几个同学在深圳,你就让我去深圳闯一闯吧。”无可奈何的父亲最后气愤地说道:“你去吧!你想怎样就怎样!”

  就这样,一年多来,罗父只听说儿子在深圳,可从没见他寄过一分钱回家。罗父原本是想把儿子“安排”到自己身边,一起打工挣钱,尽快把老家的旧房子翻修一下,现在看来,要指望儿子帮把手是太难了!

  点评:据一项调查显示,“80后”打工者们仅有18.2%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他们进入社会的前几年往往抱着“好玩”的心态四处漂泊。“第一代”打工者往往出身贫寒、兄弟姐妹多,因此他们过去打工的唯一目的是挣钱,为家人减轻负担;“第二代”打工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他们的打工父母已为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他们出来打工的目的“铜臭味”就淡了,关键是要“好玩”。

  对工作的要求不同

  来自广西的李文今年22岁。2004年高中毕业后,他就跟着父母、叔叔一同来到深圳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父亲的那家五金厂当杂工。三天后他就厌倦了这种打杂的活儿,于是随即去了母亲那家制衣厂。但试用期刚到,他又揣着三个月挣的一千多元辞工了,父母和叔叔都骂他,他却哭丧着脸说:“我那条流水线上的工友几乎全部是女人,郁闷死了!”之后,李文玩了两个多月,不是呆在游戏室就是泡在网吧里。2005年夏,在父亲的多次厉骂下,李文进了叔叔那个注塑厂做模具学徒。但半年后,由于“屡教不会”,被师傅痛骂了几句,又使他“甩手不干”了。随后,他基本上是两三个月就换一个工厂。每次换工作,李文都有大把的理由,不是加班时间长、工种太辛苦,就是主管太凶、工资太少。

  2006年10月,他的叔叔又帮他介绍了一个印染厂,并一再提醒他说:“熟练的印染工人现在非常走俏,有的高级技工甚至能拿到五六千元一个月!”但他说:“我对那不感兴趣!整天加班多没意思啊!”李文的最大爱好是打台球和QQ聊天。他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追求什么。“即使我身无分文了,也饿不死,反正他们(父母)租了房。”采访时,李文扬了扬挂在胸前的MP3对我说,这个音乐播放器花了他300元钱,他另外还买了一部能拍照及发送彩信的手机。

  点评:按道理,现在的打工条件比一二十年前好多了,比如加班时间少了、车间环境好了,可“第二代”打工者无法体会“第一代”打工者的那种工作条件和生存背景。有父母在身边,他们生活压力小了很多,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随心所欲”地跳槽,“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过潇洒的“现代生活”。

  [1]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