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还是抱怨?同南北方"的哥"聊天感受观念差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4:57 中国新闻网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到江浙上海旅游,我习惯性地问德士司机:此地生活如何?开德士挣钱困难吗?对本地政府如何评价?

  “还行!”苏州司机的第一反应几乎全是肯定式的,让听惯北方司机抱怨的我颇为意外。

  和苏州同行相比,杭州德士司机好像更寡言少语。但谈到杭州发展和政府治理能力时,司机在平淡语气中,同样认可地方政府的建设成就。

  “这几年房价涨得这么高,您不觉得房子太贵,买不起吗?”我问,简直是诱供。苏州、杭州,上海都是中国最富庶的几个城市,其中上海和杭州都经历过房地产疯涨的时期,在2004年期间,上海房价单一季度就涨价约20%,杭州房价单季度涨势13%左右。奇怪的是,杭州司机提到房价,虽也是激烈的议论,却不怎么抱怨社会贫富悬殊太严重。

  遇到一个上海司机很有意思。车子开到高档商店最集中的淮海中路,我们谈起上海如此繁华,是否让小市民感觉物价压人。

  他说:“你看,这南京路淮海路,当然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天天来消费的地方。不过,有人天天来这里,他们消费得起,也不觉得物价多贵。”

  他说出了商业社会一个很普通的道理:总有富人和穷人,穷富各有各生存办法。可是,类似论点在北方德士的车子里,我还真少听到。

  据说德士司机是一座城市民怨的基本测量剂。若按照这一标准,北方人对政府的“不满意度”显然远高于南方。

  华北生活一年多,我印象中不曾遇过哪个德士司机称赞政府“还行!”,反之大骂官员贪污腐败,痛斥社会不公正者,在好多北方城市里,大有人在。

  这些抱怨,有时与该地区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程度关联甚微。以北京、天津为例,本周《北京晚报》报道,2006年北京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6000美元(约9251新元),达到发达国家中等以上水平,北京人是仅次于上海人的“第二富群体”。另有财经媒体报道,天津人均GDP去年达5170美元,全国第三。

  当然,人均GDP并不能反映贫富悬殊,至今没有城市贫富悬殊指数出炉,以证明上海、苏杭的财富平均度是否更高。不过,我感觉北方人对政府抱怨更多,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更关心政治,像首都司机素有“政治评论员”的美称;另一方面,估计也有北方人传统上更依赖政府、平均主义观念更根深蒂固的缘故。

  阔别十年重访,上海完全变成了十足的商业城市。城市的匆忙节奏使原本拥挤的街道显得更为局促。路人专心一致往目的地急奔,速度媲美香港人。我在北京生活,大概沾染了凡事慢悠悠的习惯,一路跟在上海同事身后猛追。

  都说上海人只顾着赚钱,不像北京人关心家国大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许南方人更相信发财的要素在于目标明确、勤奋和头脑敏捷,而不全在于是否有政治关系和家庭背景。而如果城市提供人们赚钱的机会,也未尝不是好事。

  反之,北方小市民看到富商,也许更多联想到的是不公平,认为其中必有钱权交易。我认识的一些手工艺者,有人埋怨改革开放,恨不得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中国政府这些年,一直努力要提高北方经济的活力,使南北经济发展更均衡。毫无疑问,在政策的支持下,华北环渤海地区未来的经济将进入快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改变民众观念是要务之一。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韩咏红)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