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商品化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08:42 光明网-光明日报

  学术期刊是人们发表科研成果的载体,是人们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是开展学术争鸣、学术批评的阵地。多少科学家的伟大发现通过它而昭示于天下,多少实践者的发明创造借助它而普及于世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术期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近现代文明的主要承载者。因此,学术期刊应当是科学的、严肃的、神圣的、不容亵渎的。然而,眼下我国的一些学术期刊却沾染了太多的铜臭气,有日益商品化的趋势,完全背离了学术期刊的根本宗旨。

  学术期刊成了摇钱树

  

学术期刊商品化之忧
本来,杂志社向作者收取少量版面费以缓解经费紧张的压力,国外也有先例,此为无奈之举。杂志社本应向本社作者付稿费,现在有的困难期刊不再付稿费了,这可以理解。可是,有些人却把办期刊变为创收的手段,把杂志社变为摇钱树。有的期刊缩小字号,增加页码,由几十页增至一百多页、二百多页、甚至三四百页;有的期刊缩短出版周期,季刊变双月刊,双月刊变月刊,月刊变半月刊、旬刊甚至周刊;有的期刊打破专业学科限制,经济类期刊登载非经济类文章,自然科学期刊登载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章,似乎“捡到篮子里就是菜”,专业期刊、专科期刊都成了“全科期刊”、“综合期刊”;有的杂志社版面费漫天要价,一篇四千字左右的论文版面费,省级以上期刊一般为八百至一千二百元,中文核心期刊需要四五千、五六千元;有的杂志社靠办增刊、专刊(B版)赚钱。由于有的地方评职称增刊不算数,杂志社就把增刊设计成“1、2、3期”或“春、夏、秋、冬季号”,或“专刊”、“B版”,让人难辨真伪;有的单位领导干脆把期刊社当成企业整体承包给个人,只要你每年给我交多少万钞票,其他一概不管。无怪乎有的杂志社一年创收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了。由于有利可图、利润可观,不仅杂志社红火,还催生了论文发表代理机构、中介公司,帮你找杂志社发表论文甚至捉刀代笔替你写论文,当然你得掏更多的银子。

  学术期刊商品化危害多

  学术期刊商品化的危害、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论文质量低下,抄袭剽窃频仍。杂志社金钱至上、创收第一便无法保证论文质量,必然单纯追求数量,必然粗制滥造,必然剽窃抄袭盛行。有资料显示:我国的SCI论文数量居世界第5位,然而从1994—2004年10年间,每篇论文的平均索引率却排在世界第120位之后。全国政协常委张涛指出: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90%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泡沫”。

  二是助长学术腐败,不利于新人新作脱颖而出。金钱至上的办刊宗旨导致不顾论文质量高低,谁有钱、谁给的钱多就给谁发;谁有关系、谁门子硬、谁官大就给谁发。没钱、没关系的,论文水平再高也无人理睬。这样就会压制年轻学者、科技人员的正常成长,扼杀原本大有希望的科技精英、社科才俊于襁褓之中。

  三是污染学术空气,败坏中国学术界的声誉。学术期刊本应是圣洁的学术殿堂,它一旦向钱看、商品化,就会污染学术空气,恶化学术环境,毒害一代知识青年。学术期刊中充斥大量的垃圾论文、学术泡沫,尤其是社科期刊的论文官话、套话、空话连篇,没有新意、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丝毫理论价值,所有这些,严重败坏中国学术界的声誉。

  四是妨碍科技进步,阻碍理论创新。学术期刊本应是推出科学发现、科研成果的载体、理论创新的阵地,是整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可是学术期刊商品化,使无价值的东西泛滥成灾,有价值的东西发表不了,结果成了科技进步和理念创新的绊脚石。我国发表论文的绝对数量世界第一,造就了世界最庞大的科学家、教授、工程师队伍,可是我国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却居于世界后列,至今无人获得诺贝尔奖。

  学术期刊商品化的表层动因是太多的人需要发表论文的巨大市场需求,表层动因的背后是政策导向、制度指挥棒——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研究生教育等等都凭论文。从科学家、研究员、教授、工程师到医师,从政工师、农技师到兽医,都得发表论文,甚至党政官员也把发表文章作为自己的政绩之一。在我国,需要发表论文的人估计有数千万至一亿人,而学术期刊总共才有七千多种,这就形成了求大于供的卖方市场。有关政策的失误、制度的缺陷,刺激、引发、加剧了专业技术人员多出论文、追求数量的浮躁情绪。所有这些,为学术期刊商品化提供了土壤。

  标本兼治才能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纠正学术期刊商品化的倾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克服浮躁情绪。要以理性的头脑、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科技事业和科研工作,要用科学的方法、按客观规律来指导和管理科技事业和科研工作。不应该为了早日赶超、为了个人政绩而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这种高指标必然催生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其次,调整有关政策,改革相关制度。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研究生教育等工作中的“唯论文论”弊端,必须早日根除。应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订全面、客观、科学、实用的人才评价、业务考核、成果评价标准和程序,早日走出各层次人才都“以文章定乾坤”的误区。对于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应当以实际工作能力(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医师的医疗水平)和业绩作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即使是对于少数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也不能只看论文数量,而要看质量。第三,规范学术期刊的管理和运行。国家应通过立法,规范学术期刊的设立、管理、编辑、出版、发行、经费、监督、处罚等问题,将学术期刊的管理与运行纳入法制轨道。确立“学术至上”、“专家办刊”、“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等原则。对于“以刊创收”、权钱交易、粗制滥造等行为给予严厉制裁,直至取消办刊资格、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四,解决学术期刊的资金保障问题。学术期刊的经费是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筹措:一是国家从科技经费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办刊资金;二是由主管部门、主办单位自行解决;三是国家设立学术期刊奖金,根据办刊质量分等级资助;四是接受企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资金。

  (作者分别为河北省唐山市委党校教授、副教授)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