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抛弃你的父爱主义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02:24 中国新闻网

  样板戏曾红遍神州。但红得透,臭得也快。随着特定土壤一消失,由于单一性直接违背了口味多样性的人类需求本能,它被群众义无返顾地丢进了垃圾堆。然而,有些人要么记性不好,要么偏偏特立独行,总之,对产品供给单一性的危害认识不清,明明人民群众可以既吃香蕉,又吃苹果,但它非得规定全国人民一起吃香蕉,非得叫人们患营养不良症。不知道这是何居心。

  如,“广电总局要求2月起卫视黄金时段须播主旋律影视”(《京华时报》1月22日)新闻说,20日晚,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透露,广电总局要求从2月份起的至少8个月时间内,所有上星频道(各卫视频道)在黄金时段一律播出主旋律电视剧。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在给样板戏招魂。

  如果我们没忘记如下事实:40多年前,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揭示的父爱主义是如何导致短缺经济的,以及我国实施计划经济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对广电总局今年荧屏整治活动抱以谨慎的警惕——即“所有上星频道(各卫视频道)在黄金时段一律播出主旋律电视剧”这一硬性规定,会不会导致卫星电视“千视一面”,极度贫血,枯燥无味,继而影响了观众的收视选择自由和电视台的经济效益。

  相信每个中国人年轻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想干点什么,父亲偏偏阻挠干涉。这就是盲目的父爱主义。父爱主义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管你是为了你好,是为了保护你。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多此一举。现在电视台数以百计,竞争激烈,为了最好地生存,即增加广告收入,它必须处心积虑吸引更多的观众,如此一来,它自己就会尊重自己的上帝,根据观众现时的口味来安排节目播放计划。那些不迎合观众口味的电视节目,以及一些质量不高、趣味低级的节目,就会遭到观众抵制。正是这种根据市场调节安排节目的方式,而不是根据某个部门、某个长官的意志制定的规定,才最有效地反映出观众的收看期望,最大程度上满足公民的精神娱乐要求。

  由于主旋律曾被误用,所以被认为带有说教意义,从而遭人抛弃。事实上,主旋律本身就是一个含义难以界定的词。主旋律与非主旋律并非泾渭分明。笔者觉得只要是引起公民关注、共鸣的节目,必然反映了当代社会某个问题,彰显了时代基本精神,那必然是主旋律节目。广电总局何需另立山头,非得自己设计一个主旋律标准呢?任何政策出台都是知识上的冒险,因为部分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如上所述,如果各家上星电视台严格遵循广电总局的规定,不光观众娱乐权利受损,事实上,上星频道也将遭受灭顶之灾。那么,这个损失又该谁来弥补呢?广电总局是一个管理部门,本身不能创造财富,它自然无法弥补,最后还得靠财政补贴,即纳税人出钱。

  诚然,作为主管部门,广电总局应该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保证观众看到优秀的电视节目。但这种职责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因为在一个健康正常的现代法治社会,任何公共管理行为都应遵循权力和责任之间的明确界限,否则就会越俎代庖,损害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如,“广电总局要求每日17时至20时禁播境外动画片”(《新京报》2006年8月13日),很显然就是这种情况。尽管曾遭到多方责难,但广电总局不为所动,没把观众的呼声当回事。很显然,这直接背离了影视为群众服务的初衷。又如,眼下充斥荧屏的虚假广告,可谓祸国殃民,正需要广电总局专心整治,可我们却没见广电总局行动积极。

  该管的不管,不该管偏管,真不知道广电总局到底想干什么?

  (来源:信息时报,作者:王伟)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