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民怡:偶然的冲动才有灵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08:10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为什么说明代是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清代家具相比前朝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

  阎民怡:明代家具经过唐宋元代的积累,制作已经相当精良了。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大量的名贵木材,一些文人也抛弃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参与了家具的设计制作当中,使得家具的文化底蕴得到加强,并不断地推陈出新。明代家具的结构科学合理,使用起来几百年都不坏;造型优美,无论是承受力、高矮,还是力量支撑点都符合人体工程。整个看起来,典雅沉稳而不显笨重,达到了简洁的最高境界,以实用为本,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到了清代,社会上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家具过分重视非功用价值,以装饰见长,而且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中不中洋不洋的,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

  长江商报:那么微型明式家具的制作是不是比一般的明式家具要困难得多?

  阎民怡:当然,精密程度要严格得多,像我是拿游标卡尺、千分尺来做精密量具的,做的时候一般要精确到1毫米的百分之一。除了木匠活是基础外,还涉及到棕匠、篾匠、钳工、雕工的活。

  虽然做的是艺术品,可以不在乎使用价值,但我觉得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极致,从外观到骨子里都要是真正的明式。所以我敢说,任何人再做,顶多和我做得一样,不可能超过我。每件家具都有我的心血在里面,像这件“气死猫”,我做了半年,有人出1.5万美金我都没舍得卖。

  长江商报:可以举些在制作技术方面碰到的难题之类的例子么?

  阎民怡:其实我制作的每件明式家具都是在偶然的冲动下做的。首先它应该是同类型里最优秀的一种,并打动了我,使我有了灵感,所以在制作中多了一份灵气,少了一份僵硬感。比如圈椅,我1992年8月画好了椅子面样板,但当时很多难点不能克服,直到1995年4月才画内线开始正式制作,3个月后才完工。工作中遇到难点就花大量时间一点点地去解决,像做南官帽椅时,我记了一段日记:“榫卯的考虑,扶手卯结的思索,整体装配的筹划(比如搭脑榫卯不完成,后腿就不能磨圆,而后腿不磨圆,扶手就不能完整,扶手的长短就不能最后定夺了)。无形的思考同样是在工作,而且是比手工更劳累的工作。”

  长江商报:如果读者需要收藏高品质的明式家具,你有没有话想提醒他们注意的?

  阎民怡:明式家具在纹样雕刻、结构方式和造型上是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前些年有人把一件红木家具鉴定为明代所有,这是不对的。据我研究,如果确定是红木的,肯定是在康熙之后,因为康熙时贵重木材就相当匮乏了。在材质选择上,上好的黄花梨,棕眼(透气孔)一般是麦穗状,黑色髓线形成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纹理,摩擦加热时会有一种檀香味。而紫檀的棕眼则形成牛毛纹,摩擦加热时有中药材味道。

  长江商报:在家里摆设一套明式家具具体有什么讲究?

  阎民怡:摆设讲究还是有,而且有很多种。就中堂的摆设来讲,一般传统的摆式是,后边的墙壁边摆翘头案,案前是方桌,桌两边放椅子,两侧靠墙是椅子加茶几。中堂是会客场所,讲究中轴对称原则。现代人讲究个性化,摆设看个人爱好,当然也可以不按这种格局来。

  本报记者 卢欢 采写孙辰 摄

  (感谢阎民怡先生提供支持)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