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误读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09:55 国际先驱导报

  【编者按】

  《国际先驱导报》2007年第一期推出的封面报道“中国人误读的世界”面世后,纸媒、网络、电视、广播等众多传播媒介纷纷跟进转载,“中国误读世界”成为读者和网友们热烈探讨的话题之一。

  站在中国的视角表达中国立场,前提就是对世界客观与理性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意的误读需尽力避免,刻意的误导则不可原谅。《国际先驱导报》今天推出第二组系列报道,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思考,找到“误读”的根源,寻求以更清醒和冷静的视角探索世界的真实

  

中国人为何误读世界

  本报1月5日的封面报道《中国人误读的世界》发表后,在传媒和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误读现象”成媒体热评话题

   一个看起来并不遥远的话题,却在公众和媒体上形成了火爆的讨论热潮,既在意料之中,同时也令人略感惊诧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上百家境内外媒体转载,数以千计的网友跟帖留言,无数的评论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自《国际先驱导报》1月5日新年第一期“封面报道”《中国人误读的世界》发表之后半个月内,在舆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凤凰卫视、《南方都市报》、新浪网、《华西都市报》、韩国《朝鲜日报》等众多媒体纷纷跟进,或全文转载,或连续配发评论,或组织专题访谈探讨“误读现象”。

  一个看起来并不遥远的话题,却如“蝴蝶效应”一般在公众和媒体上形成火爆的讨论热潮,既在意料之中,同时也令我们略感惊诧。逆向的换位思考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已经形成“误读定式”的读者一时感到无法接受,而在热议背后,媒体人和很多民间评论对此话题冷静的思考,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也反映了读者和业界对究竟应该如何认知世界的严肃思考。

  “尖刻反倒能让大家更平和”

  在《国际先驱导报》的《中国人误读的世界》一组报道中,列举了五种最常见的“误读现象”:“伊朗人恨死美国”“韩国人爱国不买日货”“印度远落后于中国”“俄罗斯与老美对着干”“以色列对中国充满感恩”,并对其进行梳理和剖析。

  “有时候我们国内的某些杂志或者报纸,总是乐于提供一些符合大众心理预期的国际报道,例如‘中国的实力让人震惊’之类的,这种迎合读者的信息选择,其实是在以外国的资料培育读者的偏见,对读者的意识以及国民的心态并无真正的促进。”《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第一时间在“推荐”栏目摘要转载了《中国人误读的世界》系列文章,该报评论部编辑林涛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选择一些逆反大众心态的事实,虽然看似尖刻,却反而能促进大家平和客观地看待世界和自己。

  在林涛看来,无论是外国人看中国还是中国人看外国,都是以对方为参照物来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观察。“我们‘推荐’栏目设立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拓宽视野,提供多种观点和参照系以供读者进行独立思考,《国际先驱导报》的文章非常符合我们栏目的初衷。”林涛说。

  新浪网新闻中心总监陈志华则从网络传播的角度认为,《中国人误读的世界》里提到的5个问题都具有发散性,“比如说韩国人不买日货并非因爱国,虽然谈的是外国的问题,实际上也能给国内网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理性热议“误读现象”

  通过搜索引擎输入“误读,中国,世界”三个关键词,此前清一色的“世界误读中国”搜索结果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有关“中国误读世界”的讨论正在网上迅速发酵。

  “这也是一种平衡。”一位国际问题专家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作为国人来说,过去一味地强调世界对中国的误读,“几乎成了窦娥或祥林嫂”,而进行换位思考其实不只是为了“换位”本身,更可以让人们保持适当的冷静。

  一些报纸就此展开的评论印证了专家的判断。“打开国门这么多年,信息时代这么多年,互联网兴起这么多年,可笑的偏见居然仍然普遍甚至根深蒂固,这现象让人不得不反省。”《南方都市报》在转载翌日发表的一篇评论中如是写道。

  而《新京报》和《燕赵都市报》则更多地把视野放到了未来。“只要中国越来越对外开放......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就会越来越完整、真实、准确。”相比《新京报》的乐观,《燕赵都市报》的评论看起来更多地充满了忧患,“如何以一个更为客观准确的角度理解世界、以及向世界推介我们自己,是我们迄今仍然没能解决太好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这将成为我们竞争的重大缺陷。”

  媒体应该更有作为

  韩国《朝鲜日报》在转载《国际先驱导报》“误读”的一组报道时,将报道中有关韩国的部分做了突出处理。“我还没看到《导报》,但却在韩国看到了自己写的文章。”《国际先驱导报》首尔特约撰稿人元涛对此深感“吃惊”。

  很多人在探讨“为何误读”的同时,都没忘记媒体在其中起到的特殊作用。网络时代,如何给公众提供有价值的而且是负责任的信息,其实是考量媒体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浪网新闻中心总监陈志华对此有着特别的理解。“因为信息传播不对称,以及大家接受的文化等各方面教育不同,在看待外界的时候必然会带有一定的偏见和误解。”陈志华认为,这种偏见和误读并不可怕,只是在误读面前,“媒体该做的工作就很重要,因为媒体就是要以追求真实为己任,《国际先驱导报》在这方面确实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尝试。”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