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原市委书记李灏专访:应对国际竞争仍需特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14:45 南方新闻网

  ■核心提示

  15年前,当时担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全程陪同邓小平南巡深圳,他向小平汇报了外资所占经济比重后,邓小平以“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著名谈话,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争论。

  15年过去了,深圳早已经告别姓“资”姓“社”论的困扰,但随后又有了特区还要不要保留,特区还要不要“特”下去的争论。在南巡十五周年纪念到来的特殊日子里,本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原市委书记李灏,回望那段对深圳意义重大的历史,并沿着历史的轨迹展望特区的未来发展路径。

  ■人物简介

  李灏,1985年至1993年间,先后任深圳市市长、市委书记。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时,他是陪同人员之一。谈到对小平南方视察的印象,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侃侃而谈,十分动情。

  他(小平)当时给我讲步子再快一些,更多的是针对全国讲的。因为当时他对全国的发展是不满意的。他1992年之所以南巡,不是我请他来的。我年年都请他,他都没来。后来为什么来了,因为他有话讲嘛。

  国际上有很多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这样的特殊地区,这种地区都是低税率的。如果我们国家所有地区的税率都很高,那我们拿什么来应对这种国际竞争呢?

  小平同志主动提出眺望香港

  记者(以下简称“记”):多年以来,您接受过很多次关于回忆小平同志南巡的采访。当时在陪同他时,他的讲话您能全部记下来吗?

  李灏(以下简称“李”):能啊,我就坐在他旁边啊。当时手上拿了个小本子在记。那时我曾经想过偷偷录音,便于日后整理,不过不知道他允许不允许,就没录。他有的谈话内容现场没有一个记者,连后来陈锡添写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中的一些内容使用的也是第二手材料。

  记:听说小平同志到达第一天一开始并没有安排考察活动,后来为什么临时安排去皇岗口岸?

  李:去皇岗口岸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因为他想看看那个地方。在那里可以眺望一下香港,看到对面的落马洲嘛。他说,他不知道哪年才能去,所以很想去看看。仙湖等地则都经过跟他的秘书班子商量后决定去的。

  南巡加快深圳获得特区立法权

  记:在您任职期间,深圳获得特区立法权,这与小平当时二次南巡有没有什么关系?

  李:深圳不是先拿的立法权,先拿到手的是改革权。上世纪80年代进行改革时,没有一项不是“犯法”的,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都是不符合当时法律的。改革成果如果不体现在法律上,怎么实施。所以取得立法权非常重要。深圳立法权争来不易,1989年时,全国人大就已原则上批准了授予深圳特区立法权,但深圳当时还没建立人大。有人就说,深圳没有立法主体,怎么给立法权啊?所以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等深圳特区有了人大,有立法主体后,批准给我们立法权。这一拖就拖到1992年。小平南巡也让他们知道深圳地位不同了,这才加快了深圳特区立法权的落实进程。

  记:记得在您向小平汇报时,曾经汇报过二线关的问题。当时您汇报时,主要汇报的是什么内容?

  李:当时社会就有看法,认为二线关阻碍了特区内外的一体化,所以有人主张撤销。但我们的主张是,把它推到整个深圳市的周边去,让整个深圳都变成特区,还可以解决“一市两法”的问题。所以当时在汇报时提出撤销宝安县,逐步推进特区内外的农村城市化。包括这个打算在内的几个想法,都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首肯,他说,“我都赞同,你大胆去干。”现在看来,其实这几个设想都还在逐步实现的过程中。

  记:现在过去15年了,二线关的设置也引来过争议。

  李:事实上现在二线关控制得越来越松,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人口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如果香港没有深圳的二线关和一线关作为缓冲,现在恐怕也不止一千万人口了。我个人觉得,二线关现在的存在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如果撤销了,特区就连这个象征意义都没有了。

  二次南巡是中国社会发展必然

  记:15年前小平同志来深圳说,深圳发展的步子要再快一些。南巡之后,深圳的确又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期。

  李:他当时给我讲步子再快一些,更多的是针对全国讲的。因为当时他对全国的发展是不满意的。他1992年之所以南巡,不是我请他来的。我年年都请他,他都没来。后来为什么来了,因为他有话讲嘛。

  记:这样看来,小平同志的二次南巡不仅对深圳,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李:他推行的路线总得找个地方说啊。小平二次南巡之前,深圳的市场体制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当时唯有深圳是成功的,所以小平来拿事实说话。

  仍需保持特殊地区应对国际竞争

  记:很多人都说深圳是依靠特殊政策发展起来的,我们很想知道您现在是怎么看待这种观点,跟过去的看法有什么不一样?

  李:这种说法以前就有,比如在1995年的时候,就有学者和深圳进行了一次论战,他最重要的一个论点是深圳特区的发展靠的就是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方面,深圳企业所得税15%,内地企业33%,构成了一种不平等竞争。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深圳除了与国内竞争,还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上有很多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这样的特殊地区,这种地区都是低税率的。如果我们国家所有地区的税率都很高,那我们拿什么来应对这种国际竞争呢?

  记:所以您现在仍然主张国家应该对一些地区保留一些特殊政策,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李:现在民间有一种说法,上世纪80年代启动了深圳改革开放事业,90年代启动了上海浦东开发,现在启动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这样决策我是赞同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三个地方是最有条件构建国际大都会的地方嘛。要想让这几个地方保持快速发展,就应该让它们保持特殊优越地位。

  记:您从全国发展的战略高度,认为我们还应该保持几个特殊地区,参与国际竞争?

  李:现在韩国就提出,要把济州岛建成香港,这对我们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压力。一个国家一定要拿出一点地方参与国际竞争的。你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吧,就是以自己的上马对对方的中马,以中马对下马,以下马对上马。田忌赛马,才是博弈之道,你想通吃是不行的。

  小平的思考方法仍值得今人借鉴

  记:您觉得小平二次南巡对中国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李:现在的中国,依然是按照小平同志当年确定的路线在发展。小平同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和思考方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他那么重视试验田的作用,这种思想方法不应该学习吗?另外,我们要学会处理好普遍政策与特殊政策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地方,不统一不好,统得过死也不好。在实行统一政策的同时,如果没有留下一些能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灵活措施的空间,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便会因此受到影响。

  深港最有条件共建国际大都会

  记:在小平同志二次南巡过去15年后,再展望深圳未来的15年或者20年,您有什么憧憬?

  李:这些年来,深圳的建设并未停步,在许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深圳未来的发展,最值得重视的便是启动了与香港的全面合作。深港两地的合作关系应有战略性大思路,将来深港不论是“一都两市”还是“一都两区”,总的趋势一定是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实现深圳与香港的一体化,建立共同体。从航拍照片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深港两地是灯火相连的,所以深圳加香港就是一个世界级的大都会。

  记:刚才您也说到,国家应该对环渤海地区、上海及周边地区、深圳和香港这三个地区继续给予一些特殊政策,以加快他们抱团发展,在这三个地区中,您觉得最有条件发展成世界级大都会的是哪一个?

  李:如果论开放与政策的自由度,内地很多城市都比不上香港,所以我觉得最有条件的当然是香港与深圳。过去,对于深港合作,香港一直是持谨慎态度,但近年来的态度已日趋明朗、坚决。在中国,深圳加香港形成的世界级的大都会,可以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地方。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李斌任笑一

  图:

  李灏说,这些年来,深圳的建设并未停步,在许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深圳未来的发展,最值得重视的便是启动了与香港的全面合作。

  本报记者黄宇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