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把学生当作"学术民工" 博士与白菜一个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16:31 中国新闻网

  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待到毕业那一天,招聘会上放眼一望,密密麻麻小山似的人头,手中捏着的文凭已经和白菜一个价了!博士正如《中国青年报》上那位老兄所说,读着读着就读进了“垃圾桶”。

  博士是怎么读进“垃圾桶”的?笔者认为,导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因一是,有的导师并不具备导师资格,而是随着大学的升格而顺其自然地升格为了导师。这样的导师所带出来的博士生,自然是“垃圾桶”的一分子。

  另一个原因是,有的导师有真才实学,但因为受经济驱动力和学术功利主义的影响,只顾个人利益,把自己的学生也当作了“学术民工”。跟着这样的导师,三年下来,根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其结果,也只能是读着读着就读进了“垃圾桶”。这从“老板”变成博士生对导师的称呼也可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据2005年发布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草案得知,15年后,中国在学研究生规模将达200万~260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研究生将达22万人左右。其实,早在2005年春天,中国在学博士生培养规模就达到14.35万人。而在美国大学中,每年博士学位授予数量超过700人的,只有2所院校,超过600人的也不过6所院校,但中国已有多所高校博士生招生人数超过1000人。数量上的优势,并不等同于质量上的优势。只在数量上占优势,那只能说明是把教育做成了经济。

  2005年,清华大学博士生王某向清华大学写的退学申请,其退学理由有二:一是不认同清华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二是不愿意充当导师挣钱的工具。这都十分值得我们思考。教育大计要以国家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发展教育经济为本,否则,博士就真的要和大白菜同价了!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李琼)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