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领导人要从中产生 “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07:01 中国新闻网

  “不论我们同意不同意,未来早晚要交给‘80后’。”针对最近社会上对“80后”大学生的种种批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指出,我们国家将来的领导人肯定要从“80后”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他们的风貌代表了未来,他们也必将引领一个时代,“如果我们把自己对后辈的担心形成阴影,在社会上扩大,是对未来不负责任!”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完全不同意把“80后”说成“垮掉的一代”。人生有一个自私的、依恋父母的发展阶段完全正常。“我们这一代也参加过文革,我也喊过口号,年轻的时候也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现。但从另一方面看,不经过文革,我不会成长那么快;不上山下乡,我也会非常单纯。谁没有不成熟的时候?我们没必要把一些人不成熟的表现夸大。”

  在最近召开的高校党建工作会上,不少大学的书记校长对社会批评“80后”是“垮掉的一代”进行了驳斥。那么,他们眼中的“80后”是什么样的呢?

  应建立适合“80后”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1985年到1989年出生的,其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国内,正处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国际,趋向经济全球化;其自身又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而成长,国际上的前沿信息、文化动态他们都可以很快获取。”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分析,所以“80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人生态度、语言风格必将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这代大学生的第一个特点是自我选择性极强。他们很少会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趋同意识很淡,所以他们思考的问题、说出的观点都是上一代人想都没有想过的。比如对教师,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教师并不一定能赢得尊重,他们对教师的人格魅力、讲话能力要求更高。

  “80后”的第二个特点,是学习兴趣变化了。由于他们掌握了获取知识的工具——互联网,所以对学习知识、概念没有很强的欲望,而高等教育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层面,这必然形成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矛盾。

  第三,他们希望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模式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80后”喜欢通过QQ、博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摸索新的思路。然而,学校教育多半还停留在单向的知识与道德观念的灌输上,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顾海良指出,大学生群体是不断发生变化的,1977年恢复高考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七八届大学生之间的变化并不大。之后,学生的代际变化缩短到五六年,然后是两三年,趋势是频率加快,代际差异加深,一个大一学生的思想就可能和大四同学当年大一时有很大不同。这都需要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及时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是指责他们。

  比如资助贫困生的问题。5年以前资助学生给他助学金他就非常感激,不会再提什么要求,但现在就希望学校能保护他的隐私。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