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菱线缆“三问”破解国企难题 欲创15亿销售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21:58 红网

  红网1月26日讯(通讯员 黄毅 杨勋 黄建红 赵雯纬 刘瑾轩)在全国线缆行业几乎全部民营化的氛围中,华菱线缆成功救活了一个拥有50余年历史的大型传统国企原湘潭电缆厂。两年后的今天,华菱线缆提出“谁是主人翁?”、“钱从哪里赚?”、“劲往何处使?”三大问题,企业焕发勃勃生机,欲创销售收入15亿元。

  谁是主人翁?

  

  2007年元旦刚一过,丁伟平开始了新年的忙碌。作为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浏览着每一份需要上报的统计数据,然后签下自己的名字。2006年,华菱线缆完成销售收入7.5亿元,实现利税3200多万元,职工人均工资也超过了2万元。

  2004年7月,华菱集团、湘钢、上海迪策科技、湘潭市经济建设投资公司、湘潭电化等5家国有企业出资整体收购了原湘潭电缆厂围墙内的资产,丁伟平和他的管理团队从十里钢城进入电缆厂。

  经营者走进电缆厂大门后便围绕“谁是主人翁”展开了一场变革。企业的革新首先从机构“扁平化”开始。过去电缆厂一幢楼坐不下的管理人员,被浓缩到只有22人。华菱的每一位副总都兼任一个部门的“一把手”。“除了我,厂里每个人都有具体事做。”丁伟平开玩笑说。企业的另一项改革直指分配制度,下属9个分厂都按子公司方式运作,进行独立核算。员工工资由所在分厂的效益决定。同时,完善的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措施,华菱线缆员工的归属感明显增强。

  “我们这里没有‘临时工’与‘主人翁’的区别,大家都是企业的主人。”华菱线缆董事长易佐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钱从哪里赚?

  

  线缆行业目前已进入微利时代。而过去的2006年对于全行业来说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铜价一路高开高走,居高不下,企业的盈利空间四面楚歌。

  华菱线缆的利润从何而来?他们的回答是,从企业管理内部“抠”。

  第一步棋“抠”在了原材料采购上。从销售人员接到订单开始,华菱线缆就通过成本倒推法,对于铜材进行锁定,确保了产品利润不因铜价上涨而受到影响。

  和所有企业生产一样,规模出效益。华菱线缆在销售环节的“抠”实际是销量的放大。根据“以销定产”战略的要求,他们对营销人员实行业绩提成、销售考核、星级管理模式,按销售量和货款回收情况,对每一位营销人员评定“星级”,“五星”和“一星”可享受不同工资和福利待遇。目前华菱线缆已建立起30多人的销售队伍,网络正不断向国内市场扩散。

  如何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华菱线缆首先开创性地提出了“个人成本控制法”,即员工收入由其为企业创造的利润决定。成本降下来,员工的腰包却鼓起来,人均收入1600元左右,最高的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

  劲往何处使?

  

  面对盈利,企业经营者开始为企业新一轮的发展储备后劲。丁伟平和他的班子把重点放在了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上。

  根据销售部门反馈回来的市场需求信息,企业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2006年,企业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新品种试制。一度停滞不前的新产品开发领域再次热闹起来,分支电缆、阻水电缆、抗电磁脉冲电缆等产品相继问世,填补了企业在相应生产领域的空白。一些特种电缆的开发成功,取代了国外同类产品。而新研制的生产防水阻燃电缆,则一举为企业带来了2000多万元效益。过去湘钢使用的交联电缆多为外省企业提供,华菱线缆的产品开发出来后,外省企业知趣地主动放弃了湖南市场。据企业的不完全测算,2006年新产品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已达到三成。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的同时,企业还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目前华菱线缆已具备了年产10亿元电缆的生产能力。

  一说起华菱线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凤凰涅槃”。尽管现在湖南电缆行业,华菱线缆可以说是“老大”了,但他们并不看重规模的扩张。董事长易佐透露,目前,董事会已决定,2007年增加1亿元注册资金,加速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到2010年或者更早些,华菱线缆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5亿元。

稿源:红网 作者:黄毅 杨勋 黄建红 赵雯纬 刘瑾轩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