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社区如何实现居民参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03:38 新京报

  在这个活动中,人们交往的社会属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取代了独自在家或者一家带着孩子下馆子或逛公园。

  丁元竹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环境保护志愿团体的活动。该志愿团体起因于一些人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和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者,从1996年正式命名到现在,该志愿团体从几十到几百到成千到上万。队伍的成员也从最初的记者、环境科学工作者发展到大中小学老师、学生、退休老人和公司的白领、党政机关的干部及各行各业的老百姓。

  这次活动非常有意思,参加者基本上是该组织的志愿者。活动选择在一所小学的教室,这些大人把学生小课桌围起来,一瓶矿泉水和一点水果,大家侃侃而谈,气氛好不热闹。参加者也有带来孩子的,孩子们围坐成另外一圈,畅谈自己的话题,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这情景使我不由地想起了上个世纪我在加拿大和美国见到的社区活动,两者很类似,一群有共同兴趣的人,周末利用一个公共空间聚集在一起,畅谈、交流,度过一个愉快、轻松、友好的周末。在这个活动中,人们交往的社会属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取代了独自在家或者一家带着孩子下馆子或逛公园。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创新,我把它视为当前我们所说的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区建设就是要把人们聚集起来,参与社会的生活,发挥人的本质属性。近两个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人类凭借理性的力量,迅速、广泛地改变着客体世界。而与此同时,人类却又越来越严重地被日益尖锐化了的人的异化问题困扰。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看做是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体,把人的全面发展看做是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此外,马、恩也曾论述了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意志在指导、推动、调控人的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中的作用。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我们应该把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理解为人的智、德、美和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的全面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把各个人从狭隘的专业范围内解放出来,使社会全体人员都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或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职业,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参与多方面的社会联系,发挥自己的才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从而彻底摆脱专业和职业的痴呆。通过这次活动,我坚定了我们的社区可以做好这个工作。

  社区建设也要把公共设施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小学这类公共设施开展社区活动,为我们研究社会改革和社会创新提供了一个视角。如何盘活现有的公共资源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建设要打破“条块分割”,加强社会事业各领域、不同系统之间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不同隶属关系资源的有效利用。社会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掌握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状况,按照需求合理配置,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利用存量资源的社区,不应当再建新的设施,盘活资源存量,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社会。

  社区建设还需要培养社区领袖。我国已经决定把建设一支庞大的社会工作队伍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想,在这支庞大社会工作者队伍中,要培养一批有思想、有创意的社区领袖。这批社区领袖能够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从实际出发,根据居民的需求,创立一些内容活泼、有吸引力的活动项目,组织社会成员参与。这些社区领袖是社区或社会组织中的优秀者和主心骨,是道德、智慧精英,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知名度。他们有强烈的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要求,有自己的收入,他们时常要倾听来自政府和社区两种声音,他们拥有丰富的阅历,清晰的思想,鲜明的理念,独特的方法。通过他们的工作,我们把社区建设成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来实现社会和谐。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