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个人贷款炒股”成为泡沫推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14:09 东方早报

  在牛市行情的激励下,“全民皆股”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在社会资金大规模地从居民存款转移到资本市场的同时,贷款炒股的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据报道,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股民抵押房产、汽车等固定资产向银行贷款,以融通资金购买股票的现象。在部分银行的营业网点,近一段时间房屋抵押和汽车抵押融资的规模较平时放大了一倍以上。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些贷款资金多数变相地流入了股市。

  股市“由熊及牛”,社会上蓬勃的炒股热情,以及令人羡慕的赚钱效应,使得民众愈加忽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贷款炒股的行为足以表明其对股市的盲目乐观,市场的投资风险、价格泡沫也随之在集聚、在扩大。由小及大,普通股民的不理性行为必然要给整个市场带来放大的风险,而违规贷款炒股或许正是点燃这一风险的导火索。

  试想,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股票被套牢,在股票市值损失与贷款利息负担的双重压力下,再加上债权人拍卖抵押资产的潜在可能性,投资者的操作理念很难规避“贪婪”与“恐惧”的厄运,恐慌效应会因此而成倍放大,“追涨杀跌”等非理性行为随之蔓延、强化,届时整个金融市场将会因此而产生激烈动荡。不仅如此,贷款炒股行为最为恶劣的后果是,股民将在承受股市亏损的同时,作为抵押品的房产、汽车将被债权方没收抵债,整个社会的稳定秩序都可能因此而受到威胁。

  事实上,贷款资金入市的现象已引起了银监会的重视。在近期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窗口指导”会议等不同场合,银监会就个人贷款资金入市一事,已向各商业银行发出了风险警示。按照我国有关规定,银行贷款资金不能用于投资股市。在当前形势下,监管部门对此所发出的风险警示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但是,监管部门的警示却未必在现实中有所成效,因为商业银行的利益追求与监管部门并不相同。如今,各家银行纷纷提出向零售银行转型,大力发展个贷业务已经成为其掘金的主战场。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五花八门的理财、贷款等新产品,以吸引客户。商业银行在盈利的驱动下,对此类贷款业务持有相对宽容的心态。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作为趋利的市场主体,银行对民众贷款炒股呈现支持的心态或许并不奇怪。所以,在现实市场中,贷款炒股的现象往往是“有禁而不止”。

  如果说商业银行短视行为是出于市场利益的正常追求,政策调控和监管部门很难从操作层面直接改变的话,那么银行一味追求放贷的背景则应当成为相关部门调控的目标。全社会资金的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社会资金过度充分才是导致银行急于扩大贷款的根本原因。在此问题通过有效手段破解之前,社会资金供给将长期处于超量状态。因此,各种资金、即便是违规资金也必然要寻求投资的流向。对此,有关调控和监管部门的相关对应措施却未在市场投机资金泛滥的情况下,提前、及时地做出反应。由此,当资本市场股指上涨过快、股市风险随着炒股热潮扩散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时候,才提出“发行国债回收外储”、“连续加息”等抑制资金流动性的政策措施,恐怕已为时偏晚了。

  谁把“股市有风险”当成耳边风,风险将敲响谁的门。股市的火爆虽然给银行带来了“存款搬家”的苦恼,但是股市一旦真的“感冒”了,违规放贷的银行体系,就绝不仅仅是打个喷嚏那么简单了。所以,如何在道德教化的基础上,真正切实地监管商业银行放贷行为,才是监管部门需要落实的重要任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