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领导干部怎能视百姓为“刁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20:00 光明网
倪洋军

  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带头者,而不是矛盾的制造者和加剧者,要依法律、按政策办事,防止搞强迫命令,颐指气使,滥用权力。没有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好作风,没有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轻率地视百姓为“刁民”,就不可能化解矛盾,赢得民心,确保社会长治久安。(2007年1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是中共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日前在乌鲁木齐市冬季解困会议上说的一番话。时下,在少数领导干部中,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特别是对于越级上访,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从来就是如临大敌,想方设法予以阻止。视越级上访人员为“不稳定分子”,为“刁民”,只差采用“专政”手段。那么,为什么少数领导干部会“怕”群众、轻率地视百姓为“刁民”呢?

  一是工作方法欠缺。一些领导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和经验,缺少与群众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在做群众工作时,抓不住人心,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不会也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遇到一些矛盾和比较棘手的问题时,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加以分析解决,而是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喜欢搞强迫命令或“一棍子打死”的方法。这样做,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还会制造更大的问题和矛盾。

  二是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当官做老爷惯了,向来都喜欢别人捧着、抬着,喜欢听一些好听的话、顺耳的话,信奉“顺者昌逆者亡”的封建官僚主义,老百姓对领导干部顺服就是“良民”,否则就是“刁民”,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是让民得利,而是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把自己摆在了群众的对立面。有的在遭致群众反对时,还倒打一耙,认为是群众“胡搅蛮缠”、“不讲理”。

  三是道德素质低下。一些党员干部平时不注意加强学习,不注意加强道德修养的锤炼,还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有多高的本事和素质,动不动就喜欢训人,特别是当遇到普通群众时,不是心甘情愿地去做小学生,主动向群众学习,而是认为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份。其实,越是这样的人,越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暴露了个人道德素质低下的本质。常言道,“做官先做人”,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领导干部怎么可能与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并真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呢?不尊重别人,也是不尊重自己。

  四是群众观念漠然。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感,思想上轻视、漠视、鄙视群众,有的甚至还有“愚民情结”,不愿意主动接触群众,不愿意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交流、沟通,心理上总是与群众有着很大的距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地方领导干部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胡锦涛同志说得好,“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党员干部是从群众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为人民服务是自己的天职。只有群众满意了、认可了,我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够得以体现,否则,群众“寒心”,怎能支持和拥护我们呢?

  真正称得上所谓“刁民”的,其实并没有几个,除非他本来头脑就有问题,否则一般老百姓是不会故意和党和政府作对的。而领导干部视百姓为“刁民”,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不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一要从思想上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消除与群众的隔阂感,构建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

  二要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通过卓有成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在党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平等的心态对待百姓,以真挚的感情服务百姓。

  三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摸清群众利益诉求的重点。要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直接接触,进行面对面地谈心,交流情况,沟通思想,从而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熟悉群众心理,把握好群众的思想脉搏,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信心和针对性。

  四要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要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诚意、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向群众说明情况,取得群众的理解。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