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一个火种的心态当代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02:40 新京报
刘红宇称北京市人大律师比例过少,人大需要更多法律人
刘红宇 北京市人大代表。2003年,她成为北京市专职律师中惟一的市级人大代表。 作为市人大代表中惟一的律师代表,刘红宇(下简称刘)自言要以一个火种的心态,以一当十。她感谢媒体对自己的关注,认为媒体与代表的配合,可以扩大代表议案的影响,给解决问题带来更好的效果。 新京报:这几年你主要提了哪些议案?落实得如何? 刘:每年我都会提一些关注弱势群体,民生的议案。 我也提一些本领域的议案。 比如“实习律师下社区,平复社区矛盾,促进社区和谐”和“送法下乡讲师团”,这两个都以议案形式落实了。今年我提了律师伪证罪的前置审查,还有关于廉租房的一些议案。 新京报:你对这些议案有遗憾吗? 刘:这种遗憾,其实是感到人大制度的前进,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政府要做的事,千头万绪,总得有个轻重缓急。但是,既然提出来了又觉得很重要,我们就会继续推动。我和很多代表一直在提关于校车的议案,目前,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去推动而不是一盘棋式的解决,过程就会太漫长。 新京报:您在2003年,作为第一个律师代表进入了市人大,怎么看律师在人大中的作用? 刘:现在区代表已经有不少律师了。但市代表还只有我一个。北京市的律师已经有14000多人,这个比例是太少了。所以我一直是以一个火种的心态在做事,以一当十。人大主要的职能就是监督与立法,有法律功底的人能游刃有余。 从这个角度说,人大中需要更多的法律人,当然不仅仅是律师。 新京报:这五年的代表生涯有什么心得? 刘:作为年轻代表,我经历了一个学习的历程,越来越成熟了,知道怎么做一个人大代表该做的事。这五年,我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一开始提案议,总是想提一些惊天动地的议案。现在每年提的议案,如果能用一个建议就解决,就直接提建议了。 专题统筹:本报编辑何芳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袁烽 薛珺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杨华云 郭少峰 徐春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