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部湿地指导书出版 中国70多亿元用于保护湿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03:14 中国新闻网
黄河三角洲由于地处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地区鸟类迁徙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独特,鸟类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鸟类资源异常丰富。黄河口湿地的鸟类种类已从一百八十七种增加到二百八十多种,每年“光顾”这里的候鸟达四百余万只。资料图为黄河口湿地上结队飞翔的丹顶鹤。中新社发 丁洪安 摄
2006年11月19日,上万只鸟在新疆若羌县境内的湿地水面上飞翔。在新疆若羌县西北方向的湿地里,生活着黄羊、野猪、狐狸、鱼类、鸟类等50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该湿地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有丰富的芦苇资源。中新社发 刘健4509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九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第一部湿地技术指导工具书《湿地恢复手册》今天在此间由国家林业局和美国最大的环境规划设计公司易道公司联合推出。有关专家表示这标志着中国修复脆弱的湿地环境迈出重要一步。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宁红告诉记者,中国湿地主要存在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管理失当等问题。自从一九九二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已经在恢复湿地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中国已经将湿地保护纳入“十一五规划”,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投入七十多亿元人民币于此。中国的湿地保护要服务于水资源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各方面。 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拥有独特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之源”。历史上中国的湿地曾达到六千五百七十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全国首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明,今天中国自然湿地总面积为三千六百二十万公顷,在国土面积中的比例仅为百分之三点七七,远低于全球百分之六的平均水平。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 据专家测算,五十年来中国因围垦、改造等各种人为活动,丧失了至少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自然湿地,其中绝大部分是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滨海湿地。中国湿地在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抵御海啸和风暴潮危害等功能大大下降。 湿地生态恢复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缺乏十分成功的技术和实例。 有关专家认为,这部全彩的中英双语图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所欠缺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对中国及美国、欧洲、东南亚的湿地恢复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类型湿地提出有针对性地恢复和修复方案,对规范和指导各地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