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物拍卖畸形高价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09:15 扬子晚报

  

赃物拍卖畸形高价的背后
这是将要拍卖的“珍珠马”、玉器、字画等赃物。
赃物拍卖畸形高价的背后
这是将要拍卖的玉器、铜器等赃物。
赃物拍卖畸形高价的背后
这是将要拍卖的手表等赃物。

  本栏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

  李 健 摄 意料之中的火爆,意料之外的高价——这是记者在昨天这场贪官赃物拍卖会结束后的最大感受。

  关于贪官赃物拍卖会火爆,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都有此类专场拍卖会,从预展到开拍,现场每每都是人满为患。说远了是快人心、警世人的“示众效应”,说近了就是单纯的市场规律。

  基于此贪官拍卖会屡屡出现火爆场面当非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了。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些贪官赃物最后往往能拍出几乎离谱的高价——2003年,一套印有“慕绥新”大名的高尔夫球拍出了12万元的“天价”;2004年,贵州“公路巨贪”廖勇一辆80万元沃尔沃轿车拍出了91万元的高价……而昨天,同样的“疯狂”又在安徽上演了。这些数字,就实非市场规律所能解释了。

  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基于社会道德层面的思考,有人说,“贪官赃物拍卖会带来在高成交额中透露出某种社会道德的偏向,即贪官们竟产生了一种荒谬的‘名人效应’。”昨天在拍卖会现场,记者遇到了当地一名书法界知名人士,他用“离谱”来形容出现在书画拍卖中的高价现象。“安徽最近举行过多次普通的书画专场拍卖,可以这样说,拍品质量高于这次,可价格却差远了。”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幅《卓然黑虎图》一个多月前在普通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是1500元,可昨天一幅同样的画竟然拍出了7200元,“简直不可思议”。那么,究竟是否如一些人所说的,在那些高价买家的心目中,贪官的官职越大、贪名越盛,其“附加值”就越高。甚至,就像那位对王怀忠的皮带感兴趣的买家所说,“是难得的收藏品”——事实上,这种对于“道德偏向”的忧虑并非危言耸听,在本次拍卖会前后,记者听到更多的对于贪官们的评价不是“唾骂”,却是“肖作新真有钱”、“王怀忠真值钱”等等。

  畸形高价的背后,除了一些无力竞拍者的无奈和抱怨,更多的还有来自于他们以及众多看热闹者的猜测。明知不值钱,为什么要花这冤枉钱?甚至一些拍卖公司已经注明“仿品”和“赝品”的标的物,可以一眼换算成商场价,却硬是有人要用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竞拍。难道他们真的都是不懂行到如此地步,又或者干脆“钱多了烧着”?曾经有媒体报道,某某贪官赃物拍卖会上,有行贿者高价竞买自己送出的东西,还有书画作者托人代拍自己的作品。

  上述事例是否在昨天再次上演?基于种种限制,记者无法在拍卖会上确认哪怕是一名买家的真实身份,但从一些市民的讨论中,记者得知现场不少活跃者都是阜阳口音,在停车场也看到了七八辆阜阳牌照的车子。还有一位中年男子购买了数十件贪官赃物,其中就有王怀忠的护身符,他告诉记者“有的是自己喜欢,有的是朋友给的清单,嘱咐上面的东西必须要得手”。

  张 磊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