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领导的洗脚费是否应计入成品油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00:18 红网

  在垄断外衣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脱节,只涨不跌,遭到民众持久的一致批评、诟病。在和谐成为时代主调的现实语境下,民众本来期盼国家发改委虚心听听消费者的心声,给成品油价格生成机制来一个脱胎换骨的变革,可事实证明这是一厢情愿:国家发改委秘书长韩永文1月29日证实,我国已经正式采用“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民众热烈呼唤的市场力量在部门行政长官的意志面前不堪一击。(据1月30日《上海证券报》报道)

  所谓的“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是指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加上炼油企业一定的利润而产生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机制。这个方案和前段时间教育部拟订的以生均培养成本决定大学学费的做法不谋而合,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当然,由于其违反经济规律和民众意愿,遭到网友的辛辣讽刺也是必然的。正如新闻披露,大学校长的洗脚费都已经列入公款报销清单,笔者不禁想问问发改委:中石化头头脑脑的洗脚费是不是也得纳入成品油成本中,从而由消费者买单?

  一问之下,这种“原油加成本”定价机制的荒谬性就暴露无遗。或许发改委会表明态度:成本不是一个筐,不是什么都能望里装,只要加以严格的监管,就会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可事实上,消费者看到的恰恰成本就是一个筐,什么都能望里装——由于管理不透明,监督措施失灵,纳入企业成本的又何止洗脚费?记得前段时间中石领导出来说,该公司去年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压缩成本换来的。不妨姑且相信,可事实上,企业成本中的大头——人力成本,却难以压缩。中石化行业的薪酬普遍很高,高出社会平均薪酬标准几倍,人力成本该定在什么标准才是合理的呢?由于这个标准不是根据市场力量制定出的,谁都不知道合理与否,监管部门又如何下手呢?再说,监管也需要很大的成本啊。

  成本加适当利润的定价机制,计划经济时代很流行。殊不知,这正是导致计划经济失败的根源。道理很简单,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是例子。就拿汽油来说,人家首先是通过供求关系由市场制定一个价格,然后生产商再根据这个市场价格来确定自己的生产成本,如果总成本低于市场价格,有利可图,他就生产,如果相反,他就退出,把原油资源让给那些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于市场价格的企业,从而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我们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先是确定所谓的成本,再加适当的利润,这样的机制早就证明失败了,可发改委居然又翻出来,当作宝贝,若不是出于愚弄民众的目的,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石油石化行业2006年利润4600多亿,中石化荣膺亚洲最赚钱的企业,这些都建立垄断基础上。风光的背后却是消费者的怨声载道和民生凋敝。可以说,与收入不相称的人为高油价已经影响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现在北京蔬菜市场的青菜价格都受到汽油价格偏高的严重影响。一边是民众的不满,一边是石化行业惊人的高工资,真不知道国有垄断行业应该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在什么地方?本来,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给我们制定一个成品油市场定价机制或准市场定价机制提供了一个契机,可没想到发改委居然搞出了一个这么怪胎。毫无疑问,有了这个尚方宝剑,石化行业的成本增加更可肆无忌惮,反正由别人买单,怕什么?而且可以推测,石化业不但可以“扭亏”,而且还有赢利的把握了——中石化不久就可以高居世界最赚钱公司头把交椅。只是不知道,民众生活又将平添多少苦楚?只是不知道,这样的人造辉煌能够欺骗世人多久?

稿源:红网 作者:王伟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