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精神世界中还有没有永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4日07:54 中国青年报

  公方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升到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高度,在我们党还是第一次。正是因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这一命题。

  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

  《决定》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涵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和文明积淀,囊括了中国共产党的道德价值观,要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推向社会,并不容易,因此有一个将核心价值聚焦和明晰化的问题,这必然涉及核心价值体系的另一个层面:由不同群体或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构成的核心价值体系。

  哪些群体或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进入到核心价值体系中来呢?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构成。其中,民族核心价值观是基础,党的核心价值观是骨干,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是重要支持。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作用体现于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伟大的文明因子,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支撑所在。党的核心价值观的骨干作用体现于,党原本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构造者和推动者,同时这个集团又因信仰信念和核心价值所促成。军队的核心价值观的支持作用体现于作为战斗集团,其天生就承载着牺牲,这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基于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可确立为民主、平等、公正、互助,奠基于普世性、民族性、政治性、崇高性、时代性。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可确立为民主、法制、勤政、为民,奠基于政治性、人民性、传承性、时代性、稳定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核心价值观可确立为使命、忠诚、纪律、牺牲,奠基于政治性、崇高性、时代性、功用性、民族性、普世性。

  核心价值观:折射着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

  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承的一整套根本原则。它从深层次稳定而又恒久地影响着个体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是无形的,并且不具有强制力,但当其一旦为行为主体所接受,就会进入无意识,进而形成内在的支撑和左右行为主体的价值判断、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的强大影响力。

  就一个民族来说,惟有确立起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尤其是精神创造才有了骨干和建设的基础,才会成就为巍峨的大厦,而非文明的碎片。同时,当一种最根本的价值体系确立起来后,共同的约定才会形成,和谐社会构建才会化为真实可感。作为政治集团,道理相类似。所以说,有没有核心价值观和拥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一定会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

  尤其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今天,需要调整国家间、民族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需要解决的矛盾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参与世界活动,已经不仅仅是本民族的事情,而是世界运行秩序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崛起中的大国来说更是重要。所以说,假如总是以二元价值观判断事物,并且囿于情感左右理性,必将难以适应时代。未必不是缘于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我们的立场和政策。”“加快熟悉和善于运用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积极参与有关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磋商和制定”。

  核心价值观:一个时代催生的命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明晰化,有着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一,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崛起之时,由于打破了既有的国际格局和运行秩序,导致政治生态发生巨变,因而必然产生多方面的不适,甚至是心理上的抗拒和排斥。在中华民族崛起过程中,要避免“中国威胁论”成为阻抑中国前进的力量,一方面是西方国家必须放弃冷战思维,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要找到与世界接轨的交集点。

  第二,拥有两千年封建统治的中华民族,曾经建立了与政治和社会特征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但这种以儒家文化为基础,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在世界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主导社会的情况下,已经不相适应。尤其是面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特殊任务,我们不仅要有对多元价值观的宽容,还要在多元价值观中塑造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倘若大众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程度,及其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在差异性上放大至国与国的程度,多元只能带来碰撞,带来紊乱和无序,此时无以实现社会的和谐,无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和谐,甚至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决定着确立与目标任务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的必要。

  第三,社会结构的变化,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型,决定了支撑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的力量,已经不是或不仅是纸媒时代若干主流媒体和体制内力量。比如,近年来有些学院派精英因为轻率对待虚拟网络的强大力量而声名狼藉,就具有标本意义和启示意义。如果再加上党内民主程度的扩大,拥有独立人格、独立思维和敢于负责的“个性官员”群的形成,仅仅靠体制内的力量已经难以达成最佳效果。那么,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如何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呢?出路在于解决思想认识与确立核心价值观。就政治集团而言,表现为共同理想和信仰信念,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则是共有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第四,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有如今天这样的构建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和社会基础,没有生长的土壤便不会结出硕果。就如同孔孟教化理想在列国争霸的情况下不可能得到实现,只能是苏秦这样的纵横家,孙武这样的军事谋略家受到重视和欢迎一样,因为后者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功效,前者却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也曾经试图构建符合全民族需求的核心价值观,比如辛亥革命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五四运动产生了“民主和科学”。随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执政理念,这为创立全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五,历数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等世界发展史上的所有帝国,其兴起与没落无不与思想文化有关。道理很简单,失去精神支撑的经济繁荣,一个时期可以,长期不行,因为精神追求的虚无,价值观的扭曲,最终要反映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来。为什么丘吉尔曾扬言,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是因为在英国成就为大帝国的过程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其国民的人文精神。为什么法国那个安葬了72位包括政治家、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在内的先贤祠,法国人要在正门上镌刻着:“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那是因为这里是法国人心目中的思想与精神圣地,是他们成就了法国精神和文化。因此,中华民族要实现崛起,通过构建核心价值观来提升全民族的人文精神,十分重要。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