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论:“自由发言”具有双重考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0:02 红网
日前在广东省委礼堂进行的该省政协全委会首场大会发言与往年不同:发言采取即席自由发言的方式,委员们踊跃举手,最终有19位委员获主席台点名发言。而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副省长雷于蓝端坐主席台,听取委员们的自由发言。(2月4日《新快报》) 据报道,被称为“倔老头”的广东省政协常委王则楚关于民生问题的慷慨陈辞,由于直指问题核心,而多次赢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这便表明:作为讨论决定国计民生大事的重要会议实行自由式发言,只要找准了问题并直指问题要害,就必将引起足够的情绪共鸣。因此可以断言:像“两会”这样的重大会议也施行自由式表达,乃是民主监督的最有效形式。但是,有“监督对象”、尤其是有主要领导在场“听会”的自由发言,也无不具有双重的考验。 首先除考验发言者(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而外,更是直接考验着发言者(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的议政胆量。因为,在前面的主席台上,就坐着比自己位置更高、权力更大的主要领导;而在自己周围又是好几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委员(代表),如果发言时顾及到代表着党委政府的领导的面子,看主席台上领导的脸色和眼色,那就必将“得罪”广大的公众;而要对得起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就必须像王则楚委员那样,敢当着党委政府领导的面,实事求是地直指政府工作存在的弊端,敢大声替广大民众疾呼和争利。因此,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敢不敢面对领导们直言,乃是对委员或代表议政胆量与责任的检验。 其次是对党委政府的态度考验,具体说,就是对党政官员接纳民意民声胸襟的考验。只要是负责人的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既然敢于面对面地建言献策,必然都是要表达一些意见性的内容,有的甚至还是相当尖锐的批评或追问。那么,这对于平常听惯了“和风细雨声”的官员们,自然就有很难入耳之感,继而在面子上就很可能“挂不住”,甚至如坐针毡。尽管现场官员们不会当即就会做出厌恶的表现,可也难说会后“有所反应”。因此我认为,只有当官员聆听了委员、代表的即席发言后,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修正执政纰谬,改正错误做法,那才算得上是对委员、代表意见抱宽大襟怀的体现,否则就可能“心存芥蒂”。 重大会议、严肃会议也实行自由式表达,这既是有效转变会风的需要,更是直接听取呼声、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式,值得继续发扬和普遍推广。但如何让发言者、聆听者双方都对自由发言抱以正确态度,乃是确保这种表达方式能够见到期待效果的关键。否则,要是发言者没水平和胆量,要是“听会”的官员缺乏接纳尖锐意见和批评的胸襟,则此种本来很好的民主形式就难以为继,即便形式上存在,那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场“唱赞歌”的游戏而已。 稿源:红网 作者:马赛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