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论:下调GDP增幅指标为了“又好又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0:02 红网
在近期全国各省区市召开的“两会”上,各地纷纷将GDP增幅指标下调,北京从12%到9%,上海从12%到9%,广东省从14%到9%,江苏省从14.9%到11%,四川省从13.3%到9%,河南省从14.1%到10%,山西省从11.8%到10%……(据2月4日《长江商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又好又快”的新要求,将“好”放在“快”前,由“又快又好”转到“又好又快”,这是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注重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实现“又好又快”目标的重要保证,它表明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的轨道。 这也说明,协调发展将成为今后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全国各省区市才纷纷将今年GDP增幅指标下调,这是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粗放式快速发展后的必然选择,正凸显了努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协调,已成为中国更现实、更强烈的追求。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十一五”期间只需保持7.5%的年均增速,就能实现增长目标。这样的增长速度,的确令人自豪。但也应当看到,如此高速的增长,也使我国在资源、环境等方面付出了很大代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埋下诸多隐患。要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减污的任务,还需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因此,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已成为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 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和综合经济考核的权威指标,表示该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事实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GDP是正效应,即使大部分GDP都是外企在一个国家内创造的,对GDP依然是正效应。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只管生产出来、不管卖不出去的一切物质产品和劳务价格的总和,地方政府却有着痴迷的追求,“GDP情结”、“GDP崇拜”甚浓,从而引发了行政力量干预统计,甚至弄虚作假,出现“政绩不够,数字来凑;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等现象。片面追求GDP不仅使“层层加水”的潜规则让统计数据失真,从而使国家各项宏观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趋于盲目,而且片面的GDP追求也导致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眼前利益,为了个人保乌纱帽,不惜牺牲后代利益,不顾生态环境恶化,不计成本投入,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大搞虚假繁荣,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恶性破坏,直接危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这样,其原因出自我们的干部考评和选拔机制,可以说,这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计划经济行政体制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因此,各省市区纷纷下调当地的GDP增幅指标,坚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实现节能降耗的约束型指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更大的进步还在于,要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运行市场化与行政体制指令化间的冲突和摩擦,努力构建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真正使服务于经济发展成为政府的职责。 稿源:红网 作者:徐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