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应用能力将有国家标准 专家吁珍爱母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3:0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5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正在推出汉语文字应用能力的国家标准和测评体系,而编辑学、出版学、传播学专业的各级学位将制定更高的专业标准。

  2月3日,历时半年的“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举行颁奖大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倡议,凡是真正对读者观众负责的出版单位与大众媒体应严格自律,为社会奉献优质的精神产品,为规范使用语言贡献力量,在全社会营造出珍视母语、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环境。

  在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逻辑学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的这次活动中,热心的读者在五个月的时间从2000多家报刊挑出无可争辩的语言逻辑差错14883处。以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4份中央级报纸和24份省市级报纸的一至八版正文为例,共挑出逻辑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病例1289个,平均每份报纸46个。

  该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授刘培育认为,在现在的传播生态下,精神文化产品中的一个小小错误往往会被放大上千倍,对社会的影响也会扩大上千倍。一个孩子如果从小从报纸、电视中接受的教育不正确,会终生受害。

  报道称,事实上,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的情况绝不限于报刊领域,而是出现在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必须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认为,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对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珍视母语才会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基因,但目前汉语面临着“外热内冷”的局面,汉语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国人的汉语水平越来越低,出版物及传媒中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汉语的纯洁性正遭受外来语及网络语言的巨大冲击。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说,出版物的质量,根本在于编辑的态度,也在于编辑的专业素质。编辑是文化产品内容的选择者、策划者、加工者和推荐者,是文化精神产品质量的把关人,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编辑的文化责任感与文化素养。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