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百姓理解法院,法院也应理解百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8:21 长江商报

  吴家友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司法为民就是真正为人民群众着想

  ★我们调解的原则不是搭台子,而是拆台子。

  ★你得想办法帮老百姓解决问题,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

  ★百姓理解法院,法院也应该理解百姓,人不到为难时不上访,真正要做到司法为民,为人民群众着想。

  淡蓝色西服,偏分头、国字脸,戴着一副眼镜,他就是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家友。“从今年起,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的状况在湖北有可能缓解。”昨日,吴院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全省三级法院系统都要建立司法救助基金,对那些赢了官司,却因对方无力赔偿而陷入执行困境的当事人给予“先行赔付”。

  到法院打官司更轻松了

  问:在去年的法院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答:受案率下降、结案率高。去年一年中,我们共受理近27万件案件,结案24万多件。

  问:受案率下降意味着什么?

  答: 说明审判质量提高了,当事人服判多了。

  问:对百姓来说是否意味着打官司,不用那么累了?

  答:案结了,现在的上诉率下降到了10%以下,而原来最高年份上诉率达到40%。就是说我们现在判决100件案子,只有不到10起表示要上诉的,而过去,100次判决后,有40次当事人表示要上诉。

  法官要拆台不搭台

  问:受案率下降从法院角度来讲, 意味着法官的办案水平、办案质量、办案的公平性有所提高,全省法院系统通过什么举措实现了这一点?

  答:最主要的是调解。原来有些地方搞改革,提出“有理讲在庭上、有证举在庭上、认定在庭上、裁决在庭上”的观点,我们觉得这种思路效率很高,但是在事前不做工作,事后不做工作,就在庭上几个小时把案子一判,对一个审判员来说,完成了一件审判案件,但对当事人来说,就觉得有些武断。很多当事人当庭提出上诉,上诉后就把双方当事人带到了更高层次的纠纷,耗费更多的精力,重复地交诉讼费、重复请代理人,增加了诉讼成本。诉讼的台子越搭越高,双方的矛盾不是缓和而是更尖锐,打官司打到北京去,在中国的传统中更不可想像。所以,我们调解的原则不是搭台子,而是拆台子,把当事人的心情平和下来,就地解决问题。

  问:咱们法官也有了事前的服务和售后服务?

  答:可以这么说吧,现在我们的要求是案结事了,双方胜败皆服。如果说去年能把案件上诉率压下来,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紧紧抓住了百姓最现实的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举措。而另一个指标就是,我们的涉案信访率在大幅度地下降。

  司法救助基金100多人受惠

  问:执行难是全国法院系统的共同难题,省高院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答:设立司法救助基金,去年12月份,经过同意,省里拨款,设立司法救助基金,经过试运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救助了100多个特困对象。今年我们要求全省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基层法院都要建立司法救助基金,哪一级法院判决的,就由哪一级法院进行救助,两级法院共同审判的,由两级法院进行共同救助,按比例分摊。

  问:按照什么比例分摊呢?

  答:这要协商,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今年推广司法救助基金制度

  问:这个办法是什么时候、怎么想出来的?

  答:这个做法是去年省里开人大会、政协会的时候萌发的,当时在武汉剧院开人大会的预备会,下着雪,有两个妇女去那里上访。经了解得知,其中一妇女丈夫被车撞了,法院也判了,但拿不到钱。在处理他们的上访时,有人来问我,怎么办?我说这样,这两个人确实困难。当时我便和一位庭长说,春节临近了,马上借5千元,先送她们回去过年,请她们正月十五再来找我们,一定给予解决。我当时就想老百姓那么理解政府,我们的当事人那么理解我们,要她们正月十五来,她们没来,我们不能再要人家跑一趟,后来,就筹集了5万元交给她们。

  问:这样就萌发了要建立司法救助基金的念头?

  答:从这个事中悟出一个道理,你得想办法帮老百姓解决问题,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年底,我们就向省委报告要建立司法救助基金,省政府也很支持,拿出了200多万,我们自己也筹集了一些,去年救助了100多位特困对象。

  问:这不是相当于政府、法院替肇事者还债,会不会增加执行中的困难?

  答:这个办法不是替别人还债,而是司法救助,该执行的还是要执行,执行回来的钱,不再给救济对象了,直接纳入基金,并不是政府、法院代人受过的赔偿。

  问:那么在今年,我们的这个司法救助基金会加大多少呢?

  答:现在有五六个中级法院都在搞,我们要求全省三级法院都要推广这个制度,现在武汉、

襄樊、恩施、宜昌都解决了,今年在全省推广这个制度。这个是比较新的举措。现在要讲司法为民,为老百姓排难解忧,保护百姓的合法权益,判决了以后,要落实到位。

  法院也应理解百姓

  问:吴院长,作为一名记者,我从您身上感受到一种人情味,一种将心比心的思考方式。

  答:百姓理解法院、法院也应该理解百姓,人不到为难时不上访,真正要做到司法为民,为人民群众着想。以前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某县的一个局盖了个楼房,欠了包工头五十多万元工钱,为了这五十多万,包工头讨了五六年,官司也打赢了,就是要不到钱,后来人家上访,政府先答应说在几个月内给10万,最后却只给了5万,结果包工头采取了激烈的反抗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法院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就和这个局说,你再不能说只给十万,必须全部到位。


爱问(iAsk.com)